就傳統色彩觀念而言,對自然色彩的“替換、戲仿、整形、篡改”由來已久。中國人對色彩的認識早就顯示出其特殊性,其“黑、白、紅、黃、藍”五色觀具有民族特色。從商周開始,我國人民就把紅、黃、藍、黑、白列為正色,地位高貴,排斥中間色和復色。同時,中國畫強調“彩墨”,將其具體化為“焦、厚、重、淡、清”等多層次的色彩層次,賦予其兼容壹切色彩的功能。黑與白是和諧的,其間可以傳遞無數的色彩層次。這是中國畫色彩理論中的關鍵概念,與西方繪畫的原色理論有很大不同。相對於傳統的西方色彩觀念,中國畫家不會考慮如何利用色相模式來考慮畫面的色彩與固有色彩的相似性,也從來沒有打算用色彩來再現事物。很明顯,六朝時期謝赫的“隨類上色”的色彩觀與西方古典主義固有的色彩觀背道而馳。作為中國畫中最重要的色彩概念——“有階級的色彩”,它要求中國畫家不是簡單地記錄和復制世界的五彩繽紛的色彩,而是對其進行概括、提煉和誇張,從而形成符合東方審美心理的獨特色彩世界。中國畫家從技法角度用單色水墨語言來表現事物,難度更大,因為“黑與白”的變化太過微妙,很考驗畫家對色彩的敏感和駕馭能力。中國的藝術精神是尊重充滿微妙變化的“道”而鄙視簡單模擬的“技”,所以我們看不到文人畫中畫出汁綠色的竹子,簡單的模擬物在中國文人眼中是無能或弱智的。中國畫家犯錯,師法自然,創造出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於是,經過幾千年的傳統演變而流傳下來的傳統著色方法,就有了明顯的“整容”和“篡改”的成分。
其次,中國畫的色彩巧妙地將深奧的哲學命題轉化為可操作的對比,創造了獨特的視覺模式。中國繪畫的色彩觀念是很有哲理的,它通過色彩的對比來完成這種哲理意味的轉換。這種哲學就是和老莊思想互通,比較的方式也很民族。鄒壹貴在《山上畫》中也有類似的表述:“五色相顯,必有主色,以壹色為主,其他色為附,藍紫不宜並置,黃白不宜比肩,紅綠相間,偶有壹二,深綠淺綠,正反形。”再比如,文人畫對黑白有這樣的概括:“黑為色之父,白為色之母”。
上一篇:女性動漫角色排行榜前10名下一篇:孫的成就和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