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壹個崇拜理想人格的國家。無論是回顧中國以哲學、歷史為主的傳統理論文化,還是審視中國以禮儀、風俗、習慣為元素的傳統大眾文化,都能發現理想人格無處不在。本文認為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聖人”和“君子”兩種類型,兩者相輔相成,* * *同構成為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論。
孟子繼承了等級理想人格的實踐,他的主要理想人格是“聖人”和“君子”。他降低了孔子“聖人”理想人格的標準,消除了抽象理想人格的傾向。在此基礎上,他積極提出了“君子”人格理論,為人生提供了具體的操作規範。
孔子的“君子”更多的表現出謹慎、謙遜、善良、溫順等人格特征。孟子的“君子”人格是孔子“君子”人格的拓展和發展,表現出更多的陽剛之氣。“君子”理想人格的培養需要通過仁義、有意培養、恒心養氣、自尋、自薦及其他等培養方法來實現。“君子”理想人格的精神特征是獨立人格和自我責任。孟子的“君子”人格理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即使在今天,也有其現實價值和認識意義。
論文分為九個部分,包括前言、引言、六章和結語。前言交代了本文的選題依據、研究現狀和主要研究內容,緒論介紹了孟子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第壹章闡述了孔子思想對孟子的深刻影響。第二章以理想人格的理論基礎——人性論為邏輯起點,分析了理想人格的模式,進而正面提出了“君子”的理想人格。
第342章分析了孟子君子思想的四個核心概念:氣、誌、勇、義。第五章論述了“君子”人格培養所需的培養方法,即五種方法:關愛他人、關愛自然、守己守靈、自為、推己及人。第六章論述了孟子理想人格中獨立自主、堅貞不屈、以天下為重的精神特征,並介紹了孟子自己的人格實踐。最後壹部分論述了孟子“君子”思想對後世的重要影響以及今天重新認識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