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們會獲得價值感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認為,人有兩種基本需求:尋找歸屬感和價值感。
壹個孩子可以自己做家務,他會體驗到自己的強大和有價值。
有壹次,孩子幫我扔垃圾。扔完垃圾,我跟他說了聲謝謝。他從壹樓爬到四樓,壹直說,媽媽,沒有妳我做不到。沒有我,妳手裏的東西太多了,壹下子吃不完。媽媽,下次妳需要我的幫助,就告訴我。
妳看,這只是壹件小事。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母親對他的需要。
當他感受到價值時,他更願意付出。
孩子們可以從勞動中獲得樂趣。
勞動在我們眼裏是辛苦的,在孩子眼裏卻不壹定。
還記得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洗衣服,他們搶著洗。我們拖地板,他們爭著拖。他們搶著做我們做的每壹件事,但我們不喜歡他們慢,也不喜歡他們做得不夠好。因為總是被父母嫌棄,漸漸的,就不願意做事了。
今年暑假,孩子的教練讓孩子回來洗鞋,不讓家長幫忙。
我的孩子回來了,想了各種辦法。牙膏肥皂洗衣粉都用了,最後他的鞋子特別幹凈。
接下來,妳知道發生了什麽嗎?他把我父親所有的鞋子都拿出來擦幹凈。
當他看到自己的努力產生了良好的效果時,他咧嘴笑了。
為獨立生活做準備
如果平時不讓孩子做家務,哪天孩子壹個人出去參加活動,我們會很焦慮。
今年8月,朋友的孩子和老師單獨出去參加比賽。因為離家近,老師不允許家長陪同,希望給孩子壹個鍛煉的機會。
我的朋友為孩子們準備了幾套衣服。走之前,她很擔心。孩子出汗會換衣服嗎?臟衣服和幹凈衣服會分開嗎?妳回來的時候會帶上妳所有的個人物品嗎?
她說如果早知道有這壹天,早就讓孩子鍛煉了。
如果我是妳,我壹定會讓孩子們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內心更強大。
我是陳曉輝,壹個會犯錯、會發脾氣、會改正的母親。育兒路上我陪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