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站在現代的立場上如何看待孔子的「德治」?

站在現代的立場上如何看待孔子的「德治」?

中國有著悠久的重視道德的傳統,“以德治國”思想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的周公。商朝的滅亡引起了人們對治國方略的深入思考。商朝的最高統治者自稱是天上和地上上帝的代表。他們受到上天的保護,他們的統治永遠不變。他們把自己的意誌說成是天意,要求人民服從他們的統治。然而,奴隸的暴動改變了“周的命運”。這壹歷史巨變,迫使周代最高統治者反思其中蘊含的歷史教訓。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神無親戚,德為輔;人心無常,但益之懷”,“天”只輔佐有德之人。“德”被提到治國安邦的高度,“以德配天”、“尊德護民”成為治國的重要方略。他不斷告誡統治集團中的人,尤其是“皇帝”和諸侯國的“君主”,要用相應的“德”來證明自己是人間“天”、“神”的合格執行者

我對善治的看法如下。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傳統的德治思想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行政倫理體系。這壹成就的取得得益於當時關於德治的百家爭鳴。最值得註意的是,儒家的鼻祖孔子明確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思想。子曰:“以德治國,如臨北極星,群星* * *。”孔子也指出:“道為政,以刑制刑,民免而不要臉;道是德,是禮,是恥,是格。”這壹認識基本正確地反映了德治不同於法治的特征,明確了“以德治國”的獨特作用。後來歷代統治者繼承和發揚了儒家“以德治國”的思想,唐代歷史學家吳京編纂的《貞觀權貴》可以說是壹部力作。本書以生動、真實、簡潔的風格,追溯了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時期的治國成就和經驗,以及他與相關大臣討論的各種治國問題,進而提出了壹套如何“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唐太宗繼承和發展了古代的德治思想,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實現了“德治”的空前繁榮,正是因為他頭腦清醒,下大力氣治理國家,能臣能臣,仁賢,輕稅重稅。

所謂德治,不是針對壹個人的,而是針對整個時代的。只有全民享有的政治繁榮,才稱得上真正的治理。

  • 上一篇:如何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
  • 下一篇:廣東清遠有什麽特產?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