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藝術的理解

傳統藝術的理解

我是壹個癡迷於傳統藝術的人,但我不認為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在本質上有什麽區別。如果壹定要有差異的話,這個差異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社會文化的差異。藝術是壹個動態的歷史過程,這種差異是相對的,形式上的,不是本質上的。所以我不認為迷戀傳統藝術就意味著循規蹈矩,好的藝術應該是相通的。

園林素描系列

總的來說,我傾向於認為藝術時代應該建立在個人表達的基礎上。每個人都生活在這個時代,時代對他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真誠在藝術創作中是至關重要的。只要妳真誠的表達和創作,妳的作品自然會體現時代感。相反,離開了個性的出發點,空洞的時代感在藝術創作中是沒有意義的。它會成為壹個口號,壹個宣傳或者別的什麽,但和藝術無關,妳應該是壹個無論妳是哪個時代的藝術家。

以70後、80後畫家為例。與他們的前輩相比,他們普遍對圖式更敏感,這與社會環境有關。圖像資源前所未有地在我們身邊,視覺文化是這壹代人的感性特征。當然,另壹方面,這也可能成為這壹代人的缺點。稍縱即逝的認知方式,讓這壹代人比他們的前輩更加浮躁,缺乏對文化的深度感知。但由於70後、80後畫家普遍接受了較為系統完整的教育(教育成功與否是另壹個詞),他們的整體文化素養和氣質較前輩有了明顯的提升。

此外,這壹代人有比較完整嚴格的大學教育經歷,大學環境比較簡單,學術追求比較純粹。這也是這壹代人的特點。我對大學藝術教育的看法是,大學的角色決定了它在學術和藝術上的保守性,知識和經驗的傳承需要壹個積累的過程,所以可能不會像社會反響那麽敏感。學院外的情況更活躍,也更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很難說哪個環境更好,看畫家個人。但是,也有成為優勢的可能。相對於社會之外的藝術現象,學院會更加理性,保持學術探究。當然,畫家不是教出來的,學院的任務不是也不可能是培養畫家。壹個畫家的成長,是他自身需要與整個社會互動的特殊結果。這充滿了偶然性和不確定性。

對於現代中國畫來說,素描極其重要。傳統繪畫在這方面有所欠缺。圖式的反復沈澱雖然使其經典化,但也阻斷了畫家與客觀世界的聯系,這也成為中國畫發展的重要障礙,使傳統繪畫在藝術觀念上逐漸失去自我更新的能力。回歸自然,可以重新確立繪畫中的主客體關系,為中國畫註入新的活力。

除了畫畫,我最癡迷的是篆刻。

  • 上一篇:濟南的冬天怎麽畫?
  • 下一篇:傳統魯菜推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