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狂人日記》3:“這段歷史沒有年代,每壹頁歪歪扭扭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此處指吃人的封建禮教)
仁義:儒家孔孟學說的文化精髓
道德: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文化意義
所以用“仁義道德”這四個字來概括中國的傳統文化,確實抓住了精髓。
仁者,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壹個把整個道德規範融為壹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包括孝、手足之情、忠、恕、禮、知、勇、敬、容、信、敏、利。孝是仁的基礎,是仁的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壹。他提出要致力於“仁”的實現,即“殺身成仁”的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
正義意味著應該做公正合理的事情。孔子最早提出“義”(管仲《管子·卷壹·牧民第壹》)“四維不開,則國亡。─《右國頌》《四維是什麽?壹是禮,二是義,三是誠,四是恥。”估計禮的概念比孔子提出的早。
道,道,可道,非凡道。真理,即客觀規律和運動軌跡,運動規律——即道。
德性,原意是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的客觀需要。不要違背自然的發展,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道是展示壹切,德是承載道的壹切。大道無聲無形,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才能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性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是我們所能看到的心靈和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所以,沒有德,我們就無法如此形象地理解道這個概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
儒道兩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基本上可以概括或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這種說法並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