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人民度過了藏歷年。
春節壹過,藏歷新年就到了。除夕夜,人們穿上華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追求壹場盛大而隆重的“跳神會”。男孩子們狂舞,高聲歌唱,表示要辭舊迎新,驅邪降福。
在新年的早上,女人們會去挑“吉祥水”,祝新年好運。大年初壹,家家戶戶都要煮肉,做酥油茶,把年糕和紅糖揉成供品,並在上面放上幾顆染好的麥穗和青稞,以表示豐收。人們也互相問候新年。親戚朋友聚會時,互相贈送哈達,表示祝福和敬意。
2.彜族春節。
彜族同胞根據彜族歷法選擇節日。壹些人和當地的漢族人壹起過春節。在壹些地區,彜族同胞在門前立松樹,用松針鋪地板,以避災。在其他地區,豬和羊在節日期間被宰殺,人們互相拜訪,互相贈送肉和饅頭。大年初壹早上,起床第壹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壹碗水的重量與昨天的水進行比較。比如過年水比較重,表示今年雨水充足。
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夜要準備節日當天吃的飯,叫做“年夜飯”。在壹些地區,人們稱之為“吃節”,壯語意為“老年”。這預示著來年農業豐收。他們有的還做壹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石蠟餅,壹個人口不多的家庭壹頓飯都吃不完!
在元旦的清晨,人們在黎明前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鞭炮來迎接新年。女人們爭先恐後地去河邊或井邊“汲取新水”,開始新壹年沸騰的生活。
3.達斡爾春節。
春節前夕,內蒙古自治區達斡爾族青年通宵達旦地跳起了富有民族風格的“魯孜格樂舞”。第壹天淩晨,年輕人用鍋灰蒙住手,互相往臉上抹。據說這意味著希望豐收和好運。
4.白族的春節。
過年的時候,雲南的白族同胞有壹個叫“飛得高”的慶典。所謂“飆”,就是用整根大竹,在竹縫裏放火藥。點燃後,整根大竹可以崩向天空,成為名副其實的“沖天”。
在壹些地區,白族同胞和苗族、壯族壹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繡球”活動。誰要是抓不到繡球,就送對方壹個紀念品。多次失球又無法兌換紀念品的,會表現出愛的意願。
5.廣西壯族人民慶祝春節。
廣西壯族的風俗更有趣。壹大早,人們就去鄰居的花園裏拔兩三棵青菜,表示來年要團結互助。這壹天,青年男女壹起跳“打谷舞”。這種流行的傳統舞蹈分為插秧、趕水、割稻、春稻四個板塊,富有濃郁的鄉村風味。
6.瑤族人民的春節。
居住在廣東、廣西、湖南的瑤族人過春節,有壹種活動叫“農事戲”。初壹,女生們穿上漂亮的花襯衫,花裙子,精致的銀飾,男生們也穿上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聚集過來。集會開始時,每三個人為壹組,壹個扮成牛,壹個拿著犁,壹個拿著鋤頭,表演“農事戲”,迎接春耕,預示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