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經》中,智慧和愚蠢是老子經常提到的。“前知者,道之高明,愚之始”,意思是那些所謂有遠見,能提前預知事情的人,其實是“道”的壹種虛榮心,是愚之始。
顯然,這聽起來違背了我們的常識。遠見怎麽會是壹個愚蠢的開始?
老子之所以這麽說,其實和他對智慧和愚蠢的理解有關。在老子看來,很多看似聰明的行為,其實是愚蠢的;看似愚蠢的行為,其實蘊含著最高的智慧,也就是所謂的大智慧是愚蠢的。
我們知道,全世界都崇尚聰明,鄙視愚蠢,但老子不壹樣。他總是鄙視各種巧技,認為所謂的聰明不僅不值得稱道,有時候反而是壹種不幸。這壹觀點可以從《莊子》中記載的楊子舉與老子的對話中看出:
有壹天,楊子舉問老子:“壹個人如果機智、機敏、懂事、好學,能成為壹個稱職的領導者嗎?”
老子回答:“這樣的人不可能是壹個稱職的領導者。如果他意識到這些所謂的優點,並且到處濫用,他就會陷入日常瑣事中。這樣的人會因為果斷而變得盲目自信,因為敏捷而滑向魯莽,因為善解人意而失去毅力和韌勁,因為勤奮而擾亂心神。他們會無事生非,無理取鬧。聰明被聰明誤,聰明人不是少做傻事嗎?聰明人做傻事壞事還不夠嗎?虎豹不就是因為皮毛花紋美而招殺,猿猴不就是因為敏捷而被抓嗎?”
顯然,在老子看來,聰明未必是好事。很多時候是小聰明讓人做了很多傻事。如果說從這段話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老子對“智”的辯證態度,那麽從另壹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老子對“智”的排斥態度:
壹天,魯茲走在路上,看見兩個老人用水桶打水,就對他們說:“妳們為什麽還這樣打水呢?人家不是發明了提水的鼓嗎?”
兩位老人壹聽,更是對罵起來:“妳們說的是越來越讓人失去淳樸本性的東西嗎?請放過我們吧,我們還想好好活著!”
後來魯茲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孔子說:“這兩個人很可能是老聃的弟子。”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老子對智謀的排斥。老子之所以對“智”和“愚”持如此不同的態度,是因為他認為世界所謂的愚,是壹種順應天道、人自身都不知情的無為智慧。這種智慧使人天性平和快樂。
所謂的智慧驅使人的貪婪,使人總想得到更多的東西,最後變得越來越貪婪,越來越狡詐,從而使人失去了單純的本性,失去了原本簡單、平靜、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