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道德經》被壹些人誤解了。現在的老子怎麽讀?

《道德經》被壹些人誤解了。現在的老子怎麽讀?

《道德經》被誤解大概有兩個原因。壹方面是因為歲月久遠,這使得“?道德經?原來是在流傳過程中被破壞丟失,以至於後人無法完全了解?老子?思想的本質。另壹方面是因為古人的思維方式和現代人不壹樣。導致古人的字、章、句的差異和現代人對古人原意的誤解。

現代人很難理解《道德經》主要是因為以上兩個原因,那麽《道德經》能被理解嗎?現代人如何理解《道德經》?在這個問題上,古人論述較少,今人也有不同見解。在此,我只談個人觀點。

要了解《道德經》,首先要了解《道德經》的背景和古人的思維方式。相傳《道德經》寫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當時壹個叫老子的人?聖人?妳所做的。春秋末期,各路諸侯紛爭,國家動蕩,人民流離失所,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老子目睹現狀,親身感受,雖然幾經周折也無力改變。退而求其次,尋求救國救民之道,催生了老子“小國寡民”、“無為而治”的思想。

為了尋求大道,為了從世間萬物中尋求真理”好如水?水為萬物之善,而無爭。”有無互長,相得益彰難”,“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臺始於大地之基,合抱之樹生於遠方”等等。多麽難以理解!最難理解的是“道”本身,“物是混生而自然的”,“道是物,只看而不看”,“道是世間萬物的本源”。萬物生於道,成於道,死於道。萬物都有生與死的無盡路徑。但“道”本身是無形的,很難用語言來描述“見而不見,聽而不聞”。人知道道之後應該怎麽做?“人當師於地,地當師於天,天當師於道,道當師於自然”,即人要遵循天地自然之道來做人。如何模仿自然的方式?“天地萬物皆不仁?壹只稻草狗?聖人無情,以民為草狗。”效法天地互不幹涉主宰壹切,讓壹切自然發展,從而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奇功。"

從《道德經》的內容來看,“屈則全,廢則直,郁則盈”,“重本,靜則浮躁”,“知其男守其女,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恥”等等,就現代觀念而言無疑是辯證思維。將“道”應用於現實,是壹種務實的理念,而不是空洞虛無的真理。其“舍智舍民利百倍,舍義舍民孝,舍賊利巧”,體現了以道治民的優勢。

《道德經》在其流傳過程中出現過三個不同的版本,壹個是以道教收藏為主的河本,另壹個是流傳最廣的版本。王維?版,另壹個版本是近代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有人說《道德經》被誤讀了,也是原因之壹。我不這麽認為。“道”從最高到最深到細微,看似遙不可及,但卻無處不在。據說人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使用它。就《道德經》的眾多版本而言,這也是道的結果。有人說《道德經》難懂,道理難懂。真意在言外,道在我心。為什麽要外求?

《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以名為非常道,也可以名為非常名。”很清楚“道”是不能說的,也不是永久的稱謂。如果說出來,就不再是有固定標題的道了。既然如此,為什麽還要拘泥於詞、句、章呢?真正的意義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每個人對道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同層次理解的深度不同。現在看不懂是因為水平不夠。等我有了壹定的修正,自然就好了。何必強求呢?“上士聞言慎行,下士聞言笑而不笑,是不夠的”這句話有多明確!“道”容易理解,容易認識,容易做到,容易獲得。如今,人們沈溺於肉欲而不去修行悟性,與“道”相去甚遠。更何況,把它作為壹種哲學策略來研究,是不可逆轉的。研究的越深入,研究的就越深入。

  • 上一篇:小學五年級600字作文:將中醫進行到底。
  • 下一篇:工筆畫如何組織線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