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基於“禮為教本,尊人為本”的思想,提出了教子的主張。他認為,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是在道德品行的培養上,還是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都應該“早教,勿失良機。”他以自己小時候的學習為例,說:“我七歲的時候就背《靈光殿賦》。至於今天,十年過去了,我始終沒有忘記。”但說到“二十年後,背的書壹月就棄,可笑至極。”如果不是教的太少,只是隨意的溺愛和放縱。“如果被抓到,那就丟人了。”已經來不及挽回了。
《顏氏家訓》還強調教育方法,認為教師要堅持嚴與善、愛與教相結合的方法,采取剛柔相濟的手段。“父母若端莊善良,子女必怯懦孝順。”孩子小小年紀就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所以周圍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尤為重要。可見,在潛移默化地熏陶孩子,精心選擇老師和朋友的同時,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教育孩子,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在人的修養方面,顏之推註重木憲的修養。重視人才是儒家的壹貫主張。顏之推繼承了儒家重視人才、推崇人才的思想。“壹千年的聖徒身份仍然是壹個夢想;五百年壹賢人,不如壹條心。”聖賢難得,“為之神往”。他認為人才問題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文宣帝出國期間,楊遵彥依靠官書維持政局,使朝廷內外寧靜祥和。“各就各位,無人反對。”楊遵彥被高燕殺害後,其結果是“刑事政治隨之衰落”。顏之推感慨地說:“國之存亡,系於其生死。”這種理解是深刻的。
顏之推註重修養,主張人要在自我完善上下功夫。在《顏家訓》中,他提出了“德藝雙馨”的思想,其中自然包含著對個人道德修養的要求。顏之推認為:“不修身而求名者,猶醜而怪顏英在鏡。”
學會有專長是壹個人在社會上自立謀生的必要前提。顏之推認為人分為“智”、“中”、“愚”。士子的子女大多是溫和的人,必須接受教育,就像農民要懂得播種和收獲,商人要會討論貨物的買賣,工匠要精通制造工具,藝術家要學習各種技能,武士要熟悉騎馬和射箭,學者要熟悉儒家經典。無論做什麽,都要勤奮好學,做壹個踏實有用的人。
《顏氏家訓·綿學》壹文提出,人要終生堅持學習;只要不放棄學習,就會有成果。同時,顏之推還總結出壹系列學習方法,如“有問必答”,切不可“關起門來學,師者心自然”;學會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否則就會無知;學習是為了“利”,千萬不能憑壹點知識就狂妄自大,盛氣淩人。顏之推主張學有所知,從而批判了世界上常見的儒家思想“不涉群書”。另壹方面,他強調學習既要廣,又要精,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什麽都學,但什麽都不精通。
人讀書學習的目的應該是修身養性,造福世界。“我老公讀書學習,是因為他要快樂,要清晰,有利於聽力。”學習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從而達到仁義之道。顏之推指出:“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現在的學者也是人,但能說出來。古代的學者也是人,他們做的事情是為了造福世界;今士為己,修身以求進步。”古人讀書是為了提高自身修養,改善德行。現在的人讀書只是為了出名,不符合讀書的本質要求,沒有意義。(陳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