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虎著名演奏家劉天怡以其粵曲《林中鳥》、《春水魚》享譽海內外。劉天怡也是著名的古箏演奏家。上世紀50年代初,他在香港獨奏著名古箏曲目《芭蕉窗下的雨》和《塞上的歌》時,廣東著名音樂家邵鐵紅用笛子伴奏,在南美等地錄制並暢銷。從香港回到廣州後創作的《忙碌的紡織》,至今仍被列入音樂學院重點教材。
《忙碌的紡織》是中國民族樂器演奏家劉天怡的代表作,是壹種廣東古箏音樂風格。這是壹首廣東風格的樂曲,由著名的高虎和古箏演奏家劉天怡於20世紀50年代創作於1955。音樂運用了廣東音樂的表現手法,描繪了農婦辛苦紡織、快樂勞動的畫面。
忙碌紡織的創作背景
為了發展古箏曲目,用音樂塑造勞動者形象,劉天怡決定創作新歌《忙碌的紡織》。1955年初,他深入廣州紡織路河南紡織廠體驗生活,把紡織工人勤勞無私的勞動場景用筆記在紙上。為了讓紡織忙出廣東特色,他解放左手,雙手把玩。此時,《忙碌的紡織》這首歌就能創造性地模仿紡織機的節奏,旋律歡快地跳躍,生動地表現了紡織女工的勞動場景和她們內心的喜悅。
《忙碌的紡織》寫完之後,壹天晚上,他在自己公寓的陽臺上試鏡。當明亮清晰的音樂視頻“像是大大小小的珍珠倒入壹盤玉石”播放時,吸引了住在鳳凰崗附近的工人和知心朋友前來聆聽。他走出屋子,向觀眾征求意見。後來,他回到河南紡織廠,給工人們演奏新創作的《忙碌的紡織》。壹位年輕的紡織工人笑著說:“妳的古箏琴弦很像我們的紡紗機,彈出的節奏就像我們的機器有規律地響。但不同的是,我們的紡織機發出震耳欲聾的噪音,我們工作時還得戴耳塞。看妳彈《紡織忙》的時候,我們都要摘掉耳塞,享受古箏的美妙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