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廣西的傳統食品有五色糯米飯、雞糞、薺菜煮雞蛋、竹筒飯、壯粽子、水菊花餅、煎餅、艾蒿餅、艾草餅、芭蕉葉餅等。此外,還有畬族黑米、魚茶、山嵐酒、發糕等美食不容錯過。
1,五色糯米
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食品,因其顏色多樣而得名,又稱“黑米”。壯族把五色糯米視為吉祥和豐收的象征。
2.雞矢藤
農歷三月初三吃雞糞藤是廣西北海當地人的傳統習俗。我們把葉子和大米混合在壹起磨成粉,然後做成雞絲藤面。用這種面條做的雞絲藤湯又香又甜,是當地人喜歡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生日,北海人民紀念這位偉人。
3、薺菜煮雞蛋
民間諺語說:“三月三,薺菜是靈丹妙藥。”“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是吃薺菜的季節。春天吃薺菜也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在這壹天,漢族人有吃當地蔬菜和煮雞蛋的習俗。據說可以除風濕,可以清火,腰腿不痛,還可以預防春疫。
4.竹筒飯
在廣西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竹筒飯。嶺南地區竹子資源豐富,萍鄉的氣候和環境非常適合竹子的生長。竹筒飯是把米和水放在竹縫裏,密封後烘烤而成的。口感綿軟,米香竹香,清爽可口,深受人們喜愛。
5.莊宗
壯族人稱粽子為“宗八”。寧明莊粽子是用糯米和豬肉做成的大粽子。是壯族人在三月三做的壹種特殊的傳統食品,也是祭祖的食品。莊子比我們平時吃的粽子大很多。壹般需要幾個人壹起吃才能吃完。
6.水菊花蛋糕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太湖縣和安慶潛山都有吃菊花的習俗。杭白菊又名大曲草,是清菜、涼菜、涮鍋菜,四五月開細小的頭狀花。生長於華中、華東、華南、西南的原野、田坎、路邊。春天可以采摘嫩莖葉,洗凈,拌入糯米面,蒸或炒食用。西南諸省稱為“清明巴”。
7.薄煎餅
農歷三月初三吃煎餅是同安人的傳統習俗之壹。鄭成功收復臺灣省後,其子鄭經繼承父業,繼續反清,多次出兵進攻閩南,因清軍頑強抵抗,造成民間重大傷亡。在鄭軍的反擊下,清軍投降,鄭軍入城。民眾在歡迎鄭軍的同時,制作煎餅祭奠死去的親友。後來,人們在農歷三月初三用煎餅祭祖。
8.艾葉·巴巴
清明節前後,艾草生長茂盛,是最嫩的季節。由於農歷三月三臨近清明節,艾草餅成為了三月三必吃的食物。
9.蒿子壩
三月三吃沙蒿和傳統習俗有關。三月初三,古代稱為“上巳節”,民間稱為“鬼節”。傳說在這壹天,人們的靈魂很容易被遊蕩的鬼魂迷惑。淳樸的村民認為,人們必須用野味來吃這種艾草,才能“咬住”(粘住)自己的靈魂,不受邪惡的侵襲,才能讓人身體健康,不生病。這壹美好的願望代代相傳,使得這壹千年的習俗延續至今,演變為當地祈福康泰的習俗。
10,芭蕉葉蛋糕
芭蕉葉糊是壹種民間風味濃郁的小吃,在南寧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也是南寧人日常早餐的選擇。將磨好的米糊均勻抹上糖,用芭蕉葉包裹,放入蒸籠蒸熟。蒸好的香蕉葉糊有淡淡的香味,壹口就能咬下去。壹般香蕉葉糊有花生餡或者芝麻餡,看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