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懸鏡》有言:"天地載道,道存則萬物生,道失則萬物滅。"做人也是如此,當時刻遵循自己心中的正道,明白什麽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麽事情是不能做的。
正如《國語》所雲:"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在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中,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以善為美,以惡為醜,吸納優良的品格,摒棄不良的習慣。壹個家庭,牢記這三條古訓,家業興旺,子女福氣滿滿!
壹、學貴有恒,勤能補拙
孩子是壹個家庭未來的希望,孩子將來的成就高低,直接決定了家道的走勢。對孩子來說,學習是其得以成才的必經之路。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之路永無止境,在如今這個知識爆炸的 社會 ,更是要有活到來學到老的恒心和定力。
將學習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不斷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識,即使是壹個資質平庸的人,也可變得博學多才。
人們常說,寒門出貴子,知識能使壹個落魄的家庭改變時代貧困的命運。但那些富貴家庭,又何嘗不是壹直在給下壹代灌輸各種精英教育嗎?他們比任何人都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更懂得不進則退的道理。
二、蓄不久則著不盛,積不深則發不茂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壹個積累的過程,壹個家庭的興旺昌盛,必定是幾代人為之***同奮鬥的結果。
無論家業處在何種層次,首先都要懂得積蓄財富。
貧窮時,壹點壹滴的小錢,在日積月累中,也能成為改變生活和命運的第壹桶金。富裕時,存儲壹部分資本,可防範各種意外的風險,不會因為偶然的災禍,便血本無歸,打回原形。
積累的過程很重要,但合理的消費觀念同樣重要。若花銷的速度超過了積累的速度,那往往只會是坐吃山空的結果。有些人,平時花錢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嚴重,賺的可能還沒花的多,這樣的家庭又怎麽可能攢得住錢,又談何發展家業?
三、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滿則驕
大道有陰陽,物極則必反,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情,壹個家庭也不可能永遠走在上坡道。如果稍有成就,便驕傲自滿,必定難有更大的突破。
壹個只會沾沾自喜而不思進取人,再輝煌的家業到留他手中,也有衰敗的可能。壹旦變故發生,臨時想補救則難以為繼了。
古人常教育後輩要懂得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即使已經擁有了很大的成功,也不可因此掉以輕心。守業更難於創業,壹個家庭只有始終保持謙遜而奮進的態度,才能經受得起各種挑戰,才能在風雲萬變中穩步向上,家道常興。
以上三條家訓,妳能做到幾條?歡迎轉發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