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強基計劃沒有啟動的時代(2020年之前),是否參加學科競賽也壹直存在爭議。
對於高中生來說,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學習行為的動機,如果僅僅從興趣的角度出發,完全拋開功利的思想,就顯得有點空洞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強基礎計劃下,學術競賽對升學的幫助被削弱了。
但學科競賽作為高校青睞的壹種人才選拔方式,應該還會長期存在。當然,無論是強基礎計劃時代,還是之前的自主招生時代,競爭都是針對壹部分有余力的學生。
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五大學科獲得銀牌的人有兩個特權:免試入圍和校考滿分。綜合各省情況,銀牌及以上選手報考強基計劃學校相當於40-50分優惠。除了進入國家集訓隊的球員可以直接走清北,其余包括金牌球員都必須參加高考。
換句話說,銀牌以上的選手有資格不考入圍,但不考就沒資格被錄取。強基礎計劃學校,采用綜合成績,綜合成績(100) =高考(85)+校考(15)。所以高考還是占比較大的權重。
對於高校來說,當然樂見其成。競賽生是自己喜歡的苗子,有競賽成績,有高考的全面加持,選拔人才的尺度更精準。
但是事情總是雙方面的。對於競賽生來說,在獲得銀牌之前,基本上可以直接簽約。現在他們需要為了高考回來工作。更多的人會考慮到風險而放棄比賽,激烈的比賽過程會下降,參賽學生的水平肯定會下降。
壹個可能的結果是競爭更加初級。今年的化學決賽(浙江杭州),筆者認識了壹位湖北賽區武漢的考生,有參考意義。該考生在高壹第34屆化學決賽中獲得銀牌。按照以往的情況,他明年還會繼續參賽,為金牌或者國家集錦沖刺。現在他大概不會這麽做了。他將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準備高考。這個水平的學生,兩年有40-50分優惠,進清北沒有問題。
以前比賽的主力都是初二的學生。因為總決賽集中在11-65438+2月,如果沒有進入省隊,或者沒有獲得銀牌以上,那麽剩下的準備高考的時間只有6-7個月左右,風險很大。
所以除非特別感興趣或者特別有信心,否則更多的人會放棄高二的競爭,回歸高考。
所以,只要高校還是給競賽生合理的措施,雖然比以前緊了很多,但還是有人願意參加競賽的。當然,比賽會呈現等級降低的現象,參賽人數會隨著升學優惠的縮水而縮水。不過這也未必是壞事,因為五大學科競賽本來就只適合少數基本功紮實,學習能力強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