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悲鴻的作品中,馬總是在全速奔跑,馬腿的比例比真馬略長,符合野馬棱角分明、骨瘦如柴的造型要求。奔馬精神的主要特征是腿,至於馬蹄鐵,是靈活的。馬的跳躍靠的是馬蹄靈活的彎曲和擴張,看似簡單的壹兩下,卻是徐悲鴻長期研究和推測的結果。徐悲鴻先生著有《奔馬》、《馬群》、《九方告》、《誌在千裏》。
擴展數據
徐悲鴻壹生創作了數以千計的中國畫、油畫和素描。北京徐悲鴻紀念館收藏了他各個時期的作品65,438+0,000余件。其他作品散見於臺灣省、香港、東南亞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中,數十幅優秀油畫毀於二戰。徐悲鴻的創作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1)歐洲(1919 ~ 1927)。徐悲鴻剛來法國留學時,現代主義學校在巴黎風靡壹時。但他聽從了導師的忠告,“不要迷戀時尚,不要自滿”,認真研讀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藝術名作,刻苦磨練自己的繪畫技巧。這壹時期的油畫作品主要有:老婦人、持棍老人、描寫、自畫像、蕭聲、黃鎮肖像、男性身體和女性身體。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中,大部分都是這壹時期的作品。
②高峰期(1928 ~ 1936)。這壹時期,他的創作極為豐富,形成了鮮明的現實主義藝術風格,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獨樹壹幟。代表作有《天衡五百士》(1928 ~ 193o)、《九方告》(1931)、《愛我。這些作品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創作思想,代表了他壹生的主要創作道路。
③抗日戰爭(1937 ~ 1945)。這是徐悲鴻藝術創作的鼎盛時期。先後創作了《風雨中的雞鳴》(1937)、《漓江春雨》(1937)、《巴人抽水》(1937)、《群馬》(1940)、《愚公壹山》(1940)。《奔馬》(1941年)、《靈酒》(1941年)、《雄獅》(1943)、《山鬼》(1943)等名作。
④後期(1946 ~ 1953)。這壹時期,徐悲鴻在美術教育和繪畫創作中繼續堅持“師法自然,求真”的藝術思想。這壹時期的主要作品有:油畫《戰鬥英雄》、《海軍戰士》、《騎兵英雄太喜德畫像》、中國畫《奔馬》、《兩只喜鵲》、素描《人民中間的毛主席》(草稿)、《勞動模範》、《魯迅與瞿秋白》(草稿)等。
百度百科-徐悲鴻(現代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