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泥鑄銅雕鑄造工藝:商代以前的銅雕鑄造工藝是泥鑄,即壹次性鑄造。該方法分為合金化、鑄造和成型三個方面。
合金(1)是根據青銅雕刻物件的需要,將銅和錫按壹定比例混合,放入熔銅爐中加熱熔化成青銅溶液,即可用於鑄造。不同的青銅使用不同比例的合金。比如越王勾踐劍的比例中,銅占80%,錫占20%。
(2)鑄造,即將青銅溶液從澆口註入模具,待銅液冷卻後,取出內模和外模,再進行打磨和修整,即完成。
(3)制作模型就是制作陶器模型。制作銅雕模具首先是用粘土制作壹個與待鑄銅雕大小相同的模型,同時在上面雕刻圖案和銘文,然後陰幹烘烤使其變硬。然後將外模翻過來,用水、細紗、泥土、切碎的植物莖混合制成泥,抹在泥模上,待泥半幹後用刀切成幾塊,然後在陰涼處烘烤,成為外模。內模是按照陶土模型的形狀減去墻體的厚度,用陶土做成的。如果內壁有銘文,需要刻在內模表面。陰幹烘烤後,將內扇和外扇組裝在壹起,用繩子捆綁固定,再用厚泥包裹,在扇內留有澆銅液的澆口和排氣的孔。此時,內扇和外扇之間的空間就是待鑄銅雕的形狀。
2.商代分鑄法工藝裝飾:即銅雕器身和附件分開鑄造,分鑄法分為先鑄法和後鑄法。
3.失蠟法和焊接法:春秋以後,出現了兩種新的鑄造工藝:失蠟法和焊接法。失蠟法又稱熔模法,先制作壹個蠟制青銅雕塑模型,然後用特制的泥漿浸塗成泥模型,晾幹,烘烤使蠟熔化流出成為模型,再澆鑄青銅液。如湖北睢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銅像,河南淅川縣司夏廟出土的銅像等。造型精美,裝飾華麗,令人驚嘆。
春秋時期開始流行的焊接技術是從分鑄法發展而來的,即可以將銅雕的各個部分分別鑄造後再進行焊接,壹般有釬焊、錫焊、鉛錫合金等焊料。比如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龍鳳方案,就使用了多種焊料。
4.金銀、鎏金、雕版等新的裝飾技術:除了這兩種鑄造技術外,春秋時期還有金銀、鎏金、雕版等新的裝飾技術。金銀錯放的方法是:在青銅雕刻物上鑄造鉤槽,將加熱的金線或銀線鑿、錘或擠入槽內,拋光。如著名的鄂倫春開節銘文,或河南輝縣出土的勾踐劍、茯茶矛、鸞書、馬紋飾等,都是這壹工藝的精品。
青銅雕刻武器的鑄造技術尤其值得壹提。春秋時期步兵作戰多於戰車,以近戰作戰為主,而劍等短兵器更為實用。劍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常見的兵器,而吳越的劍最為精良,在當時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