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滿足生活的需要,人與人之間存在各種差異,所以必須形成壹定的規則來保證人們社會生活的順利進行。比如交通規則,衛生規則,公共場所秩序規則等等。尤其是生活在繁華市區的人們,只要離開家,無論是走路、騎車、購物、逛花園、會友、用餐還是娛樂,都會有壹些規則或規定需要遵守。
如果我們沒有這些規則,或者不遵守這些規則,就會破壞社會秩序,汙染公民的心靈,使社會生活難以正常進行,就像我們開頭描述的那樣。
另壹方面,如果人們能夠自覺遵守社會規範,講究衛生,助人為樂,尊老愛幼,謙恭有禮,社會生活就會和諧穩定,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就會感到舒適、溫暖、愜意,人與人之間就會建立起團結友愛、平等互助的良好社會人際關系。
總之,在社會生活中,個體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與他人的交往。為了使這種社會交往正常化,要求人們在交往中遵守公共生活的最低標準,即遵守社會公德。
社會道德教育
社會公德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規範社會公眾生活的道德規範,也是維護正常社會秩序,使人們能夠正常生產、生活和交往的道德規範。社會主義社會公德教育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各種場合,以各種形式和方式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影響,促進其道德認識、情感、意誌和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
公德教育的內容要求謙虛、熱情、誠實、正直,尊重和關心他人,特別註重尊師、敬老、愛女、愛幼,尊重烈士和榮譽軍人家屬,關愛孤寡、孤老和殘疾人;遵守公共秩序,講禮貌,保持整潔,愛護公共財產,保護自然環境和國家資源,自覺履行對國家和社會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