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月:正月、端月、征月、開歲、華歲、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麗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蠶月、桃月、桐月、季春、曉春、鳶時、桃良、櫻筍時;
四月:余月、陰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陽、朱明;
五月:臯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陽、季夏;
七月:相月、蘭月、涼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窮秋、抄秋;
十月:陰月、良月、正陰月、小陽春、初冬、開冬、孟冬;
十壹月:冬月、幸月、暢月、仲冬;?
十二月:塗月、蠟月、臘月、季冬、暮冬、殘冬、末冬、嘉平月。
擴展資料
農歷是我國傳統歷法,又有陰歷、華歷、夏歷、漢歷、中歷等名稱,但農歷並不是陰歷而是壹種陰陽合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
按照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登基為元年,今年是農歷開元4715戊戌狗年(公歷2018.02.16~2019.02.04),我國傳統歷法比西方歷法早2697年,用西元年份+2697即是我國傳統歷法的年份。
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均對農歷多有記載,大量歷史典籍記載農歷始於黃帝時代。農歷陰陽合壹的歷法規則壹般認為產生於商代。
1912年我國開始采用西元歷法和我國傳統歷法農歷並用,隨著國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歷法紀年對於壹個國家壹個民族擁有重要意義,關於進壹步提升我國傳統歷法的地位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人支持。
民國時期同盟會創辦的《民報》就采用的農歷黃帝紀年,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也采用農歷紀年,各省政府也跟著使用,孫文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發布了《改歷改元通電》規定:中華民國改用陽歷,以農歷開元4609年即辛亥十壹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兩歷並用。
而農歷作為中華文化的壹種重要載體影響深遠,2015年全國兩會有人大代表提案,關於再壹次提高我國傳統歷法農歷的地位引起社會熱議。
我國各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均以農歷計算,至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農歷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七夕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