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獅”是個大概念,但真正的舞獅是舶來品,中國傳統文化的土生土長的產物應該是舞麒麟。麒麟是中國人傳統信仰中“四靈”之首(四靈:麒麟、龍鳳、龜),是吉祥喜慶的象征。這些說法,如“麒麟送禮”,“麒麟送禮給壹個孩子”,“齊的腳趾是吉祥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國人民文化信仰的傳統特征。
東江麒麟作為東江文化的著名品牌,與徽州頗具影響力的武術活動密切相關。近日,羊城晚報刊登了對廣東武術前輩董德強的專訪,稱廣東地方拳種豐富,具有地方特色,但很多都有失傳的危險。廣東五大拳法(洪、劉、蔡、李、墨)中,蔡李佛拳、龍拳、白眉拳,其中蔡、李、墨、龍拳、白眉拳是廣東地方拳法的主要流派。其中“蔡”在河源,“莫”在東莞,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徽州地域;李家拳,龍拳,白眉拳,徽州都是直接的發源地。徽派拳獅都是東江麒麟。歷史上,徽州的武林元老在廣州、香港乃至海外設館時,都曾傳授過東江麒麟。比如在香港龍獅會有很大影響力的白眉拳館和黑麒麟,都是惠城的原東江麒麟,至今還認惠城為祖地。近年來,筆者走訪了珠三角壹些麒麟活動開展得較好的地方,大多追溯到東江。看來東江麒麟在惠州產生的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確實很大。至今仍有很大影響的惠州李家拳,經過歷代掌門人和大師的傳授,讓東江麒麟在惠州深深紮根。
東江麒麟在外形、舞法、鼓樂上都與舞獅有很大不同。麒麟頭有小角,尾長,有的長達八尺,更有利於舞法的變化和藝術表現;麒麟鼓、嗩吶有立體感;其濃郁生活氣息和人性化的表演套路,使其在欣賞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隨著現代人欣賞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變化,體現了其較高的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
如今的東江麒麟在徽州地區(尤其是農村)仍然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但大部分已經落入民間,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