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雙壹流”、“211工程”、“特色985工程”、“2011協同創新計劃”等首批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它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中心城市成都。
擴展數據:
1952,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部分院系教師調往清華、天津大學等兄弟院校。1964年按照中央建設“三線”精神遷至四川,1972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遷至成都,2002年在成都犀浦擴建新校區。九裏、犀浦、峨眉三個校區,占地5000多畝,以犀浦校區為主校區。
在65438-023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以大學為使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形成了交通大學精神、“治學嚴謹、要求嚴格”的傳統和“勤於學習、勤於勵誌、堅忍不拔、忠恕大度”的校訓,培育和造就了。師生共培養出3位“兩彈壹星”開國元勛、61位海內外院士和24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改革開放以來,軌道交通領域的院士幾乎都出自我校。鄧小平同誌高度評價了這所學校:“這所學校培養了許多人才”。
學校以工科見長,已形成工、理、文、衛四大學科。擁有26所學院,1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附屬醫院(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2所異地研究生院(青島研究生院和唐山研究生院),連同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總醫院。
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1個。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排名全國第壹(A+)並進入國家“雙壹流”建設序列,土木工程學科排名全國第七(A-),材料科學、工程與計算機科學排名ESI世界排名前1%。
學校擁有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籌備中)、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36個省級科研基地,構建了世界軌道交通領域最完整的學科體系、人才體系和科研體系,大力開展高速鐵路、磁浮交通、新型城市軌道、真空管道高速公路(1000+)、超級高鐵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建立了以申氏理論和翟孫模型為標誌的鐵路大系統動力學基礎研究體系,科技成果四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步”。
軌道交通領域國家科技獎勵總數居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工業企業之首,為我國軌道交通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學校在國防科技、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大數據、物理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