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會監督和執法監督不到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滯後,監管工作重審批輕監管。處罰力度不夠,執法缺乏威懾力,客觀上助長了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發生。此外,政策上對企業沒有明顯的激勵,比如劃分食品企業信用等級,適時公布違規企業“黑名單”等。政府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力度不夠大,導致教育無效。
3.社會誠信出了問題。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是食品安全的關鍵。市場越發達,誠信問題越重要。食品是體驗商品,其質量取決於生產經營者的自律,但有些人為了獲取非法利益,故意從事非法活動。目前經營者的食品安全自律意識和法律意識還很薄弱,以危害他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代價獲取不正當利益。
擴展數據:
食品安全的相關措施:
1,凈化市場源頭
重點嚴格控制人民群眾日常需要食用的糧食作物、蔬菜、水果和飲用水,調整標準化創新種植、生產結構和生產保障體系。市場上的食品應由符合質量要求並得到國家認可的大型專業種植戶和集團組成。廠家的糧食占絕大多數,落後的、零星的種植戶和質量沒有保障的小廠要及時淘汰,或者無人問津,消亡。凈化市場源頭是關鍵。
2.建立市場水平的測試系統。
也就是說,在中大型超市和農貿市場,設置檢測儀器和方法,隨時檢測相關食品的主要質量參數,可以由專職市場檢查員或人民群眾進行抽檢。國家應投入壹定的資金開展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供市場快速確認質量。這樣不合格的產品很難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絕不合格產品上市。
3.增加媒體的透明度
網絡、電視臺、報紙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及時報道食品檢測結果,表彰優質合格產品,吸引訂閱者並使之受益,曝光不合格產品,讓其下架或冷落,令其整改或停產,多方面、全方位關註,持之以恒。
百度百科-食品安全
人民網-王貴雲:談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