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我想知道姚姓的由來!

我想知道姚姓的由來!

堯、姬、姜、任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姓氏。相傳生於堯都(今山東省蒲縣南),並以此為姓。

春秋時,姚姓已南移至江南,貴族家族離開南安(今福建南安)和。

上海很早就有姚姓居民,在青浦孔宅和嘉定雞鳴堂都出土過唐代姚姓墓碑。姚廷瑞,金山楓涇,在宋劍龍時期蓋房建國立海壽寺;宋天聖三年(1025),姚姓、劉姓從句容遷至崇明新沙耕種。南宋初,點治將軍姚南渡松江恒山,現在山北的村子裏還有不少姚姓。姚雲祖上從中州經浙江遷到南匯周浦,說“先有姚家堂,後有周浦鎮”;白渠港(今三林塘)姚氏家族,自南宋開始以醫、教授聞名。吳淞姚氏是宋末嘉定的壹個巨族。姚於宋末元初由平湖遷至華亭五堡(今金山畫廊下)。無名書生姚避亂於奉賢陶家,姚自海鹽居華亭。明朝以後搬的人就更多了。根據姚氏族譜,姚氏家族於嘉靖十六年(1537)遷居上海周浦。

截止到1994年底,全市有108500人姓姚,排名第25位。

上海姚姓,見有記載,如吳淞姚舜元,宋末任平江府(今蘇州)東南副將,鎮守吳淞,抗袁而亡。明朝金山人姚體信,嘉靖初年掌管刑部。他拒絕接受巨額賄賂,被太監魏大靖處死。清初,姚在金山廊下,收集文士詩文列傳,編成《宋風集》;姚培謙著有《松桂讀書堂集》、《經史之思》、《鏡鑒提要》、《明史大綱》等,並廣泛搜集民俗,編撰《榕城歌》,為研究古代上海的社會風俗和民俗文化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姚佑編纂的《金山縣誌稿》是清代光緒編纂的《金山縣誌》藍本。姚世子,張炎,金山人,是繼柳亞子之後的江南著名藏書家。建國後,他的兒子向國家捐書5萬冊,其中不乏善本,包括明崇禎版《松江府誌》、《公園學者張小山日記》和著名學者審定的《漢書》、《後漢書》手稿等。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在瀏覽了這些書籍後,特地為姚制作了這些書籍。奉賢四團能工巧匠姚鳳樓研制的犁,特別適合沿海地區耕作,被稱為“姚家利”,以至於方圓數百農民爭相使用。嘉定江橋的姚楠,專註於根除桑樹病害。民國時期主編《上海縣誌》的文瑤,以及掌管正豐文學院的舅舅姚明輝,都是上海史誌方面的專家。姚明輝的父親姚文東曾是駐日公使黎庶昌的隨員,掌管使館辦的東文學館。他是近代中國留日活動的最早組織者。清光緒八年(1882),獲悉日本人陰謀進攻朝鮮,即電報朝廷。讓我抓住機會,屯兵天津,讓日本不敢妄動。姚文東久居日本,深知日本侵華之野心,即多方搜集資料,寫成《日本軍事要義》壹書,呈送朝廷決策。甲午戰敗後,文東感嘆“壹生忠義未盡,恨不能捐到底”。

生活在上海的姚,是壹個長期為中國司法獨立而奮鬥的人;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八·壹三”抗日戰爭期間,姚子青營長率部在保山浴血奮戰。有高級經濟學家姚乃和姚希堂。姚希堂是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中青年學者。與人合夥經營滬上著名絲綢店老的徽商姚;有姚順興花店(現為福建中路群聯花店前身)老板石堯,1924創立於印相港,以雙線品牌棉胎聞名。

從侵華日軍“128”炮火說起

從書裏搶出來的姚家譜。

僅金山縣就有21個自然村,本名姚佳畫廊。其他著名的還有崇明的瑤流沙,奉賢的景堯和瑤塘,南匯的瑤橋,青浦的金瑤和秋瑤,普陀的姚家角。西郊賓館4號樓是上海水泥廠老板姚友誌的故居。建築由石頭建成,設計獨特,室內標高不同。它是壹種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是市級保護建築。

  • 上一篇:誰來惠民,誰來惠農?
  • 下一篇:折疊貓壹定要養。公貓是不是在折耳朵?還是可以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