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調查顯示,1.2%的人認為傳統文化目前無用。

調查顯示,1.2%的人認為傳統文化目前無用。

調查顯示,目前有1.2%的人認為傳統文化“無用”。

來源:中國青年第壹報。

字號大中小,打印封閉。

電子郵件推薦:

9月8日,教育部宣布向社會征集“古詩詞新韻”,向大學生和社會各界廣泛征集原創曲譜,用流行音樂風格詮釋經典詩詞。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王登峰說:“我們不排斥R&B(節奏布魯斯——編者註)這樣的西方音樂形式。只要能編得好,受歡迎,關鍵是讓大家記住歌詞裏的詩。”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China和Tencent.com對2854人進行了壹項調查,顯示88.4%的人認可教育部的做法,30.6%的人表示需要借助流行歌曲來推廣古詩詞。57.8%的人認為古代詩歌是用音樂演奏的。也有22.6%的人認為古詩詞和流行歌曲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不能放在壹起。

14的北大學生侄子劉建國,聽過壹首歌叫《孤沙洲冷》,裏面有壹句話:“我後悔把所有的寒枝都撿了,還不休息壹下”。”他不明白“把所有的冷枝都挑出來”是什麽意思。我告訴他這是蘇東坡的壹句話,讓他自己去查。壹首流行歌曲讓小侄子看了壹首他本來不會看的歌詩,效果肯定比代言強多了。”

現在有人在博客裏背詩,有人在論壇裏和詩交朋友。每到過年,網友們整理的原創對聯就通過手機短信廣為流傳。

什麽樣的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最受歡迎?調查顯示,“中國風”歌曲排名第壹,有47.438+0%的人選擇了這個選項。33.2%的人會用短信寫或發詩詞楹聯;20.8%的人喜歡“做藏頭詩、回文等。通過互聯網”;19.6%的人會在網上寫詩詞。

張壹男是北大“北社”負責人。他們的社交雜誌《北社》每期都會刊登大量原創古詩詞,很多還會壹起發表在網絡上。她發現現在網絡上的詩歌創作非常繁榮,很多高校的詩社都建立了自己的論壇。

南京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安壽君告訴記者,詩社不僅讓大家在線交流新作和創作心得,還會定期組織參觀名勝古跡等線下活動。

張壹楠經常把自己的古詩詞和文化感悟放在校園網上,這讓她在校園網上成為了幾個月的“人氣明星”。“其實我不僅僅是在寫詩,也在記錄很多生活細節。我覺得生活本身就有文化在裏面。如果有人願意了解我的生活,必然會接觸到文化方面的東西。把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就是文化。”

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苗懷明於2006年創建了中國古代小說網。他希望通過網站建立壹個圈子:壹些專家和壹些真正渴望學習的業余愛好者,在公眾和學術界之間建立溝通。

在調查中,33.1%的人發現網上互動有利於傳統文學“圈子”的形成和發展,37.4%的人認為“互聯網的信息環境讓人們很難靜下心來關註傳統文學”。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冷說,網絡不能說是讀圖時代,它不適合傳播傳統文化。“但問題是娛樂還是傳播傳統文化?”在他看來,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播為了吸引受眾,不顧歷史真相和價值標準,破壞了傳統文化的形象。

調查中,66.1%的人表示,在傳統與流行相結合的過程中,要註意避免不負責任的“改造”,防止傳統文學的魅力和特色被打破。

無論如何,苗懷明還是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她能經歷這樣壹個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巨大轉折。“其實網站相當於傳統意義上的沙龍。如果能規範,對傳統文化的傳播意義重大。”

他壹直在策劃壹個類似學術研討會的聚會,會邀請壹些業余網友參加。“他們通過發帖展示了自己的實力。在以前,這些人可能永遠不會被發現。”

調查顯示,目前只有1.2%的人認為傳統文化“無用”。60.3%的人認為傳統文化可以和現代元素很好的結合,會更吸引年輕人。

請采納~

  • 上一篇:玩彈珠關乎記憶
  • 下一篇:故宮的設計者是誰?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