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5年,壹個叫葛什利的英國人來到四川保寧府(今閬中市),住在當地人顧的家裏,開始傳教。
1901年,先後在閬中縣城外建結緣分館、水關李家山分館、千佛福音堂。1908年,按照西方哥特式建築風格,在保寧府楊天經巷建立了四川最大的教堂——聖約翰教堂,還設立了宗教學校、醫院和慈善機構。川北閬中曾是川東北基督教活動的中心。
這組圖片拍攝於1907-1908之間,由當時在閬中基督教醫院工作的加拿大醫生查爾斯·科因·埃利奧特拍攝。
“河光三面環抱城墻,四周群山鎖嵐。”閬中三面環水,四面環山,風景秀麗。自古就有“元朗仙境”、“閬中地廣人稀”之稱。
今天的閬中市人民醫院的前身仁濟醫院,是由英國傳教士加斯利先生創辦的。1897年底,壹個叫白二毛的英國人來閬中當院長。他買了十幾畝地,建了兩棟西式建築,於是這個醫院就叫“白二毛醫院”。
仁濟醫院是壹所教會醫院。新中國成立後,醫院先後更名為川北第二醫院、南充特區第二人民醫院、閬中縣人民醫院。上圖為當地婦女兒童在醫院大門外與外國婦女合影。圖中的孩子都是在這家醫院出生的。
在仁濟醫院附近,幾名男子用木桿將壹塊巨石搬運到工地,這塊巨石將作為大樓的地基。
炎炎烈日下,戴著大草帽工人們正在齊心協力夯實齊新的大石頭條地基。
這是蓋樓那天拍的,自然要貼對聯放鞭炮。房子的主人和照片的攝影師埃利奧特(Elliot)也給工人們小費,按照當地習俗請了半天假。
大樓竣工後,埃利奧特綠化了前門。相信閬中本地的朋友會對這個建築很熟悉。現在這棟樓還矗立在閬中市人民醫院,轉眼間已經110多年了。
這是壹個三年級的學生在上課。課桌很高,和孩子的身高不匹配,因為不是他們的專用教室,有高年級的學生甚至大人在這裏上課。墻上有基督教教義的海報和地圖。
隨著新年的臨近,這些孩子都得到了壹份新年禮物:壹張去年拍的照片。這是壹所很棒的學校。壹個少年當年從這裏走出,後來成為中國“平民教育之父”。他的名字叫顏。
那時,教會學校是男女分開的。這是女校的孩子們在學校花園裏的合影。後排左右兩邊分別站著壹個穿著中國傳統服裝的西方人。左邊是埃利奧特的妻子瑪麗女士。以後我會介紹她家在閬中的生活。
閬中有“壹江四水”。除了嘉陵江從北到南貫穿全市;有東河、溝溪、西河、白溪四條河流,分別從東、西流入嘉陵江。
壹艘帳篷船靜靜地停泊在東河岸邊。船篷由竹條和蘆葦制成,可以向前推,向後移,相互重疊,非常輕便。
壹個戴草帽的船夫獨自搖著槳。揚帆東河,江面碧波蕩漾,岸邊山巒連綿,宛如壹幅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