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擁有的知識越豐富,知識結構越合理,越能觀察和發現新問題,越能適應教育創新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不僅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多學科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及時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和手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教育創新服務。因此,教師自身要學會學習,不斷吸收新知識,拓展教育視野,以適應教育創新的要求。
第二,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從課堂教學中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教育創新要求改變教學方法,達到“有教無類”的目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壹般采用啟發式和情境式的方法,目的只是為了方便老師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創新能力,不能滿足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的需要。教育創新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學”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知識,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獲取和鞏固知識,如何將已有的知識創造性地應用於具體問題。
第三,教師要創新問題情境,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好的問題情境設計能使學生產生心理期待感,形成強烈的問題探究熱情,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首先要營造壹個寬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圍。形成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創新問題情境。這個問題情境比較難,學生必須努力完成。整個思維過程是壹個創新的過程。教師要善於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主動性和創新性。這樣,通過創新問題情境,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第四,教師要創建新型師生關系,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成為課堂的中心,主導著整個課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消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新精神被扼殺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無法產生創新激情,創新思維和能力得不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