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文化軟實力的相關性分析

文化軟實力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文化軟實力現狀:中國對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處於“原生態”狀態,優秀文化傳統資源優勢沒有完全轉化為強大的現實生產力;文藝演出、語言文化、圖書出版等文化領域面臨“文化赤字”;對中國文化形象的認知存在壹些偏差,忽視了傳統文化資源的創新和轉化。

“將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寫入黨代會報告,表明執政黨越來越重視文化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認為,文化是壹個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強調文化的力量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社會生活,還可以創造出不同於科技和經濟的新的發展動力。

十七大報告洋洋灑灑,生態文明、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服務型政府等新名詞不斷湧現。理解它們需要新的實踐。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報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揚”。

【背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曾將綜合國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兩種形式。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因素,是指壹個國家或地區文化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解讀】報告的新提法表明,我們黨和國家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戰略重點。文化軟實力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日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壹個民族的復興必須以文化的復興為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繁榮。中國文化的繁榮必然基於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為此,需要樹立“文化軟實力是重要國力”的理念,將文化產業納入國家戰略,大力推動和扶持文化產業。要詳細制定文化發展戰略目標、戰略舉措和文化發展政策,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政策,推動其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產業,做到“國家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並重。

當代中國文化與發達國家經濟的關系呈現出壹種相當復雜的形態。

目前,中國政府對全球化時代的文化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提出了中國自己的文化安全觀。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國家領導人的文化立場大多強調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鼓勵和加強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文明對話。中國還開辦了孔子學院和語言文化學院,希望有3000萬甚至3億外國人來學漢語。而中國的文化政策層面缺乏氣象和鮮明特色。

要出好的中國文化作品,不能只停留在叫法的意義上,更要停留在模仿的層面上。我們要大規模的量產和推出文化產品,這需要市場的投入。但文化市場也是個難題,因為中國懂文化的人不懂市場,懂市場的人不懂文化,甚至懂文化的人看不起市場,懂市場的人看不起酸文人。

  • 上一篇:搬家為什麽要選吉日?
  • 下一篇:新能源汽車法律法規和引導政策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