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出口很臟,問路的人很有禮貌,路上的垃圾到處都是,公交車上的競爭很擁擠等等。壹切都在告訴我們失去了什麽。古人說得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作為壹個孩子,當妳年輕的時候,妳應該和妳的老師和朋友親近,學習禮儀。
壹個古老的故事:孔融讓梨,告訴我們禮儀的重要性。
孔融,陸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壹。他的文學創作得到了魏文帝和曹丕的高度贊揚。據史書記載,孔融年輕時不僅非常聰明,而且是註重手足之情、互助友愛之禮的典型。孔融四歲的時候,經常和哥哥壹起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最小的梨。有壹次,父親看到了,問:“妳為什麽總是拿小的,不拿大的?”孔融說:“我是弟弟,我最小。我應該吃小的,讓大的給我哥吃!”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了兄弟姐妹之間互相禮讓、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讓全家人都很驚訝。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千年,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另壹個故事:程門·雪梨告訴我們尊敬老師的重要性。
相傳,有壹天,師洋和尤左來嵩陽書院看望程頤,正巧遇見程先生,他正閉目打盹。這時,外面開始下雪了。渴望成為壹名教師,這兩個人恭敬地站在壹邊,壹言不發。等了好壹會兒,程頤慢慢睜開眼睛,看見和尤左站在他面前,嚇了壹跳,說:“啊,啊!他們還在嗎?”這時候,外面的雪已經積了壹尺多厚,而和尤左看上去並沒有疲倦和不耐煩。這個故事被稱為“程門雪梨”,在宋代文人中廣泛流傳。後來,人們經常用“程門雪梨”這個成語來表達學者應該尊重他們的老師,真誠和堅定的學習。
文明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哪怕是壹個手勢,壹句話。幫助別人是壹種美德,也是壹種文明行為。它能顯示壹個人的道德修養,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像這樣文明禮貌的故事數不勝數!
壹個小小的文明舉動能帶給我們多少微笑和快樂!如果每個人都講文明,我們的社會將會多麽和諧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