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中國書畫展香港蘇富比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張大千的《落蓮》六折屏引起了買家的極大興趣,最終以2022萬港元成交。這壹成交價是2002年以來中國近現代畫作拍賣的最高價。畫面高168 cm,長369 cm,用潑繪技法畫在泥絲上。畫中荷葉豐潤,枝幹挺拔,朱陽光明媚,構圖大膽嚴謹,氣勢磅礴。畫右邊的詩說:“花現如莖,葉潦草;壹時憋不住墨跡,老了疏了。"鐘"張遂"和"大千居士"共印五面。這幅畫作於1975年,當時大千77歲,正是繪畫技藝如日中天,達到巔峰的時候。
張大千擅長畫花卉。在眾多花卉中,荷花最受張大千的青睞。荷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畫家曾稱贊其為“君子之風,其清如是”。特別是荷花挺陡,荷葉闊大,在彌漫著水氣的氛圍中能自由舒展,各種姿勢,能充分表現畫家的畫風,所以大千的荷花作品貫穿了他繪畫的各個時期。而大千晚年最擅長的《蓮花金註山水屏風圖》是唯壹的壹幅,堪稱畫家巨幅蓮花系列的代表作,極為珍貴。
此作品制作於1975年3月,美國加州畫家住所浣花寺。張大千的泥金絲60折屏風是日本Hiya在上世紀60年代末特別制作的。“喜屋”經常給大千在日本學習買文具。《灑珠蓮》的畫面壹般不是用金箔裝飾,而是在絲綢上用純金泥,所以色彩炫麗瑰麗,亮度遠勝於壹般的金鈔。據說光是這塊屏幕就價值2萬美元,可謂用料考究,不同凡響。
在創作《何柱》的時候,大千已經身患疾病,但屏幕巨大,不能隨意移動。在金絲上控制繪畫色彩和留墨的效果比在紙上要困難幾百倍,這需要畫家有很高的藝術技巧。畫家在潑彩、寫生花葉時,或站或蹲,只能靠身體的運動來滿足畫面管理,耗費大量精力,對繪畫技巧是極大的考驗。大千憑著頑強的毅力,花了三個星期才完成這幅畫,可謂是耗盡心血的傑作。
用料考究,畫色留墨在金絲上的效果比在紙上更難控制,這也是這幅作品以2022萬港元成交,成為張大千作品最高價的重要原因之壹。
大千創作時沒有手稿。他先盯著這幅畫,然後畫了壹張草圖。有了計劃再動筆墨。先寫雄蕊和葉子,再以墨汁為底,再塗花青和藤黃,再加石青和石綠,加墨修飾缺點。最後寫朱砂勾金,壹層壹層的添加顏色,這樣厚度和質感就完整了。用陶土金絲潑色的色彩效果瑰麗奪目,令人聯想到傳統繪畫技法中的現代流動奇詭等等,令人嘆為觀止。整幅畫蒼勁有力,墨分五色,深淺適當。布局特別巧妙,花葉交錯疏密,上下呼應;中間的空間,壹個花莖從中央斜伸出來,與右端直立的葉子水平相視,畫面動感十足,充滿張力。荷葉的特點是寫意,相得益彰。
這部作品是張大千晚年的作品,是同類作品中規模最大的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