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佛像的差異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壹。雖然起源於印度,但自從傳到中國後就有了大量的追隨者。自然有很多人選擇供奉佛像,這就導致了我國佛像的制造技術。佛像的制作工藝有其朝代的差異,與當時統治階級對待佛教的態度有很大關系,但明清兩代由於間隔時間較短,所以差異並不大。大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現。盡管如此,只要仔細觀察兩個朝代的佛像,還是很容易區分的。想要區分兩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佛像
明清佛像比例勻稱,看起來很和諧。他們之間的區別在於他們的衣服。明代的服飾大多貼身輕薄,服飾的線條柔和流暢,褶襇等轉折也處理得相當自然。清代服裝線條呈放射狀,褶襇曲折。胸前佩戴的花圈、佛珠等飾品,雕刻精美。
佛祖臉
從外形上看,明清佛像非常相似,都以富貴為特征。不同的是,明代的造像細眉長眼,高鼻薄唇寬額,大耳朵下垂,面部表情嚴肅莊重但柔和。
佛像蓮花座裝飾
從這壹點上,也可以區分兩者。明帶不同於清代蓮座上的蓮瓣。明代的花瓣又長又細,中間有小三角形的裝飾。清代的花瓣大而扁,壹般不飽滿而只有壹半,中間沒有鏤空的裝飾。
下面兩張圖是明清兩個有代表性的佛像,都是釋迦牟尼的佛教形象。上圖為明代宣德年制,下圖為清代乾隆年制。
題字或雕刻
銘文和雕刻用來幫助我們識別雕像。壹般來說,雕刻是和雕像壹起出現的。明代為“明永樂年”、“明宣德年”,清代為“清乾隆年(XX)”。壹般來說,這兩個朝代的造像只知道這三種樣式,其他的爵位壹般不刻。還有壹點值得註意的是,明代的篆刻順序壹般是從左到右,和現在的讀書習慣壹樣!因為歷代帶有這種知識的佛像,壹般都是由朝廷鑄造,贈予蒙古或西藏寺廟,而且蒙藏文字的書寫順序和今天的漢字是壹樣的。到了清代,篆刻恢復了古代中國人從右到左的書寫形式!同時,明代金屬佛像的筆觸,都是在佛像鑄造剛剛完成,還沒有完全冷卻的情況下,用鋒利的工具在佛像上畫出來的。清乾隆年間,筆觸與造像壹體成型,字體為“康熙字典”。真假難辨!
以下圖片重點對比明清佛像的真偽。
只要牢記以上幾點,就可以清晰的判斷明、清兩代的佛像。
另外為您提供國家博物館的網址,欣賞歷代造像:/Default.aspx?TabId = 236 & ampExhibitionLanguageID = 53 & ampaspxautodectcookiesupport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