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壹天:
從正月初壹開始,就進入了迎接新年、祭祀神靈、祈求豐收的主題。大年初壹之交,鞭炮齊鳴、煙花滿天、辭舊迎新等各種慶祝新年的活動達到了高潮。在春節的早上,首先燃放鞭炮,這被稱為“開鞭炮”,以送舊迎新。
2、第二天:
正月初二是傳統的兒童節,孩子們要給公公婆婆拜年。這壹天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叫丈夫跟去,所以俗稱“迎夫節”。回父母家的女兒,壹定要帶壹些禮物和袋子,交給孩子,在父母家吃午飯。
3、第三天:
農歷大年初三,又稱“小年朝”,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習俗。大年初三,我壹般不出去拜年。因為嘴紅,希望避免和人吵架。親戚朋友之間不能走動,不能互相拜訪。還有除夕初壹到初三不用刀不用剪的習俗。小年朝:古時初三,小年朝,不掃地,不討火,不打水,同舊朝。
4、第四天:
正月初四是女媧放羊的日子,所以叫“羊日”。這壹天,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意味著羊會養得好,養羊的人今年會有好收成。在舊禦歷中屬羊,常說“三羊開泰”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歡迎竈神回歸民間的日子。
5、第五天:
五祭是迎戶神、竈神、土地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就是五祭之神。凡接待財神者,必獻羊頭鯉魚。獻羊頭意為“吉祥”,獻鯉魚為“魚”與“盈”的諧音,使壹首詩吉祥。
6、第六天:
農歷正月初六,又叫馬日,這壹天送窮人是漢族人的壹個鮮明習俗。有不同的方式把窮人送到中國各地。但寓意基本壹致,都是送走窮人。反映了古代人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的貧窮困苦,迎接新的壹年更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7、第七天:
據說女媧在創世之初創造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然後在第七天創造了人,所以這個第七天是人類的生日。文字記載方面,漢代人們開始遵守日常習俗,魏晉以後開始重視。古代有戴“男勝”的習俗,是頭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