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可夫斯基的朋友兼傳記作家本·普萊森茨(Ben Pleasants)在他的作品《查爾斯·布可夫斯基:洛杉磯作家的狙擊景觀》中說,布可夫斯基的祖母是猶太人。
壹戰後,德國經濟崩潰,布可夫斯基壹家於1923年移民美國,定居馬裏蘭州巴爾的摩。為了讓布考斯基的名字聽起來更美國化,他的父母稱他為“亨利”,並將姓氏的拼寫從“Buk-ov-ski”改為“Buk-cow-ski”(這是波蘭、烏克蘭或白俄羅斯的姓氏)。攢夠錢後,壹家人搬到了洛杉磯郊區1926,布考斯基父親的家就在那裏。布可夫斯基小時候,父親經常丟了工作,虐待他,布可夫斯基在他的自傳體小說《黑麥上的火腿》中對此有詳細描述。
布可夫斯基經常受到壹群做鄰居的英國孩子的歧視。他們嘲笑布可夫斯基濃重的德國口音和他父母強迫他穿的“娘娘腔”德國服裝。布可夫斯基小時候受過屈辱和疏遠——後來青春期長的痘痘讓這種痛苦難以增加。
十幾歲的查爾斯·布可夫斯基在接觸了朋友威廉·巴爾迪·馬林納斯的酒精後接受了洗禮,威廉·巴爾迪·馬林納斯的父親是壹名酒精外科醫生。“它(酒精)將幫助我很長壹段時間,”他後來在描述他為什麽壹生都愛酒精時寫道。
從洛杉磯高中畢業後,布考斯基在洛杉磯城市學院學習了兩年藝術、新聞和文學。這兩年,他和納粹組織德裔美國人外灘有過短暫的接觸,他曾在小說《黑麥上的火腿》中惡搞過這個組織。他還在他的短篇小說《政治》中諷刺了極右勢力,這部小說被收入了選集《不北之南》:“二戰前夕,我在洛杉磯城市學院裏假裝成納粹。我連希特勒和赫拉克勒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大力士)都分不清,也懶得分。我當時坐在教室裏,聽著所有愛國者宣揚我們要永遠記住,我們要殺死這個畜生——我已經厭倦了。我決定與人作對。我甚至懶得去讀希特勒的文章。我簡直噴我認為十惡不赦的話。”
1944年7月22日,二戰還在肆虐的時候,布可夫斯基在賓夕法尼亞州費城(他當時居住的地方)被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以涉嫌逃避兵役逮捕,被關押在費城的莫亞門辛監獄17天。16天後,他未能通過身體和心理檢查,被分配到義務兵役制中的4-F級(不適合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