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柳州民歌的瀕危狀況

柳州民歌的瀕危狀況

柳州民歌雖歷經千年經久不衰,但仍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並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但由於柳州民歌是農耕經濟的產物,其賴以生存的土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由於它是壹門依靠民謠歌手和徒弟夾擊的藝術,自我保護的能力非常脆弱,加上諸多客觀因素的出現,柳州民謠現在面臨著近乎滅絕的令人擔憂的瀕危境地。

壹、來自傳承人的壓力:柳州的山歌人,尤其是市區的山歌人,老齡化問題尤為嚴重。原來,在柳州市(不包括新進的四縣)獲得廣西歌王的五位歌手中,壹位去世,壹位病重,壹位年邁。目前只有兩位歌王還在繼續唱柳州民歌,都是六十多歲的人。而喜歡民謠並願意學唱歌的年輕人(尤其是城市裏的年輕人)數量幾乎為零,存在嚴重的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相親現象。

二、受眾迅速減少帶來的壓力: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文化的猛烈沖擊,柳州民歌的傳統功能正在逐漸消失。比如青年男女戀愛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再需要以民歌為媒介,唱歌擇偶的功能已經喪失。再比如娛樂功能。目前大多數人聽唱民歌是為了娛樂,而年輕人更熱衷於歌廳、舞廳、電子遊戲等現代娛樂方式,很少有人選擇聽唱民歌。再比如,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柳州民歌所承載的傳統風俗禮儀,如“攔門歌”、“哭嫁歌”等,已經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柳州民歌的聽眾正在迅速減少。

三、來自傳承方式的壓力:以“口傳”為主要傳承方式的柳州民歌,因牢不可破的代際傳承和膾炙人口的民俗風情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他們生命力的脆弱在於,壹旦失去了有文化認同的傳承人,失去了歌唱互動的民俗,他們就會迅速消失。目前,柳州民歌正面臨著如此嚴峻的形勢。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無暇接受漫長的“口頭授課”學習民歌的方式。生活的多元化也讓更多年輕人對這種古老的傳承模式不屑壹顧,遠離民謠。

第四,來自現代演唱形式的壓力:面對社會進程的加快和各種文化形式的頻繁交匯,傳統的柳州民歌經常遭遇尷尬。比如最近在全市舉辦的誠信民謠大賽中,壹些歌詞來自電影《劉姐》的新民謠受到觀眾和評委的青睞,而傳統民謠卻遭到冷遇。原來柳州民歌的優點,比如現場發揮、即興發揮,在這裏都消失了,而那些事先背好歌詞、排練過的新民歌,卻因為曲調優美、舞蹈優美而占據上風。

事實證明,上述壓力構成了當前柳州民歌的瀕危危機。如果不加緊搶救,曾經作為柳州身份象征的柳州民歌,很可能會迅速從人們的視線中永遠消失。

  • 上一篇:三碰尖粽角榫簡單方法
  • 下一篇:總結傅雷來信中每封信的內容(50字以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