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獻中對“民”字的提及很多,理解也不盡相同,但其本義是明確的,即指原始自然狀態下的無知者,如“自然蒸民”、“處男”等。都有無知的意思。但“人”這個無知的概念是否意味著古人對它的理解帶有輕蔑的意味,仍有待商榷。第二,以人為本的小康社會理想。第三,自然主義規範下的社區自治方式。第四,民本理念在什麽意義上是無知的?第五,得出以人為本和民主是不同的概念,這壹點學術界已經達成* * *認識。就研究以人為本理念的現實意義而言,人首先是出於壹種歸屬感,這對於我們來說類似於宗教信仰。基於這壹信念,以人為本的思想應該被設計為社區民主的模式,而不是思想資源。其次,我們在研究民本思想時,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去研究。最近,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如果有人比較韓國、日本、中國等儒家文明圈差異,發現三國傳統生活方式和經濟分配形式不同,導致向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發展速度和文明程度不同。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民本思想的研究不僅僅是思想史上的壹個課題,還涉及更廣泛的領域。在思維方式上,要註意幾個基本區別:壹是社會理想和政治制度,民本只是壹種社會理想,民主是建立在個人政權基礎上的政治制度,但這種民主制度絕不能違背民本的社會理想。第二,民主和自由是問題。民主是在形而上學思維(理性)和宗教觀念的傳統下,在政教分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西方人來說,人的思想、感情和身體是可以相互分離的,但對我們來說,思想、感情和身體是不可分離的。就像老子說的“我有壹個大病人,但我有壹個身體。”這意味著思想就是行動,思想在控制社會行為的同時,也受到權力的控制。思想自由是人類的目標,民主制度只是實現它的手段。從這個角度來說,思想自由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民本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第三,有效性和客觀性問題,現代哲學拒絕整體客觀性,也在西方現代化進程中造成了壹些負面影響,如人的異化、社會正義和兩次世界大戰等。,都和這樣的思想根源有關。其實我們在強調我們社會現實的客觀性的時候,就已經把我們的主觀偏見放進去了。如果還是以這種態度去研究民本思維,就很難走出傳統的思維方式。因此,思想啟蒙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應該是現代性的必然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