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書寫和插圖書籍的歷史已經有3500年了。起初,人們在埃及尼羅河沿岸發現了壹種叫做紙莎草的纖維狀植物。取其莖皮,可制成卷軸,用於書寫和繪畫,並制成有關科學、歷史、巫術和宗教的書籍。這個卷軸的另壹個重要用途是與死者合葬,陪伴他們到另壹個世界,上面的文字幫助他們向鬼神奧西裏斯解釋自己壹生的所作所為。卷軸上的肖像後來被稱為微型畫,都是透明色的。土黃色和赭色取自土壤;紅色取自朱砂礦物;石青是藍色,石綠是綠色,卡其是黃色,蟲膠是橙色;黑色是柳木炭做的,白色是粉筆做的。這些顏料與阿拉伯樹膠和蛋白質混合,使用前用水稀釋。簡而言之,這就是水彩。
壹千年後,公元前170年左右,帕加馬王歐·梅尼斯二世率先使用羊皮紙。羊皮經過石灰處理,羊毛被剪掉,然後用浮石軟化,就成了這種新的書寫材料。這些羊皮被裝訂成小冊子,稱為手稿,然後裝訂成冊,成為流傳後世的羊皮經典。此後,手稿壹直使用羊皮紙。
到了九世紀,無論是在希臘、羅馬、敘利亞還是拜占庭,大多數微型畫都是用鉛和白色混合的不透明水彩繪制的。當時查理曼大帝的卡洛琳王朝。查理曼非常重視手稿創作,他召集了許多交替使用透明和不透明水彩的大畫家。這種混合使用壹直持續到中世紀晚期,甚至文藝復興時期,水彩在微型畫中被廣泛使用。其實這些都是水彩畫的雛形。
水彩畫的範疇可以擴展到古埃及卷軸、波斯異域微縮圖和歐洲中世紀聖經手稿插圖,以及洛陽東郊中國古代傳統顧仁墓中的布幔遺跡,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時期,如阿爾塔米拉和萊西(alta Mira & amp;Lascauxl)洞穴壁畫。雖然很多古代人類把水和顏料、樹脂混合在壹起,作為記錄自己瑣碎生活、傳達自己社會文明的工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知識的積累,歐洲水彩畫在18和19世紀興起。尤其是許多英國水彩畫家創造的豐碩成果。從此,水彩畫逐漸走向完美。到19年底,水彩畫已經發展出壹套完整的獨立體系。狹義的“水彩畫”是指以水彩顏料和水為稀釋介質,在紙上作畫的方式。通常有兩大領域: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新繪畫材料的產生,20世紀的水彩畫不再局限於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把所有可以用水稀釋的材料都給畫出來。如石膏粉、丙烯、透明水彩液體、水彩鉛筆,都包含在水彩畫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