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工藝品。中國地毯,有2000多年的歷史,以手工地毯聞名,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有對象可考,有兩千多年了。它始於西北高原的牧區。為了滿足遊牧生活的需要,當地少數民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羊毛撚線,編織出五顏六色的跪墊、掛毯和地毯。由於維吾爾族、蒙古族和藏族人民的共同創造,以及通過絲綢之路與中東各國的相互交流,逐漸形成了優秀的中國古代地毯藝術。
地毯采用優質純羊毛,再經過選毛、水洗、梳理、染色、織毯、裁剪、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質優良、技藝獨特、花紋典雅的特點,在世界上獨壹無二,是我國主要的出口工藝品。
地毯是壹種地板覆蓋物,由棉、毛、絲、麻、椰棕或化學纖維制成。包括手工地毯、機制地毯和手工地毯。廣義上還包括床上用品、座墊、壁掛、帳篷、馬鞍床墊、門簾、桌巾等。在新石器時代,人們把動物的毛擰成線,編織成厚厚的毛織品,用來鋪地板。中國東漢墓出土的地毯碎片是典型的手工植絨地毯。漢代以後,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原地區的地毯生產。元代蒙古族以遊牧生活為主,所以地毯生產比較發達,宮廷之下都設有地毯作坊。明清時期,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地區的地毯生產發展起來。在繼承傳統地毯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織錦和刺繡藝術的特點,創造出獨具吉祥寓意的地毯圖案並流傳至今。20世紀,北京和天津建立企業生產出口地毯,成為中國地毯的重點產區。世界手工地毯的傳統產地集中在東亞、中亞和歐亞交界處的國家。從1720開始,英國首創布魯塞爾地毯織機,機制地毯由此產生。到目前為止,機制地毯已占世界總消費量的99%,手工地毯僅占1%。地毯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按制造工藝分為手工種植地毯、手工編織平紋地毯、手工簇絨地毯、手工地毯和機制地毯。按用途分,有地毯、炕地毯、掛毯、祈禱地毯等。按原料分,有羊毛地毯、真絲地毯、黃麻地毯和化纖地毯。
也叫地衣,就是鋪在地上的織品。中國的地毯歷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中國西部的新疆就生產地毯,可以織出各種圖案。後來地毯編織技術傳入中原,應用越來越廣。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紅線毯》詩中寫過壹句名句:“地不但寒,而且暖,要服人衣,少作地衣”。據文獻記載,從唐宋到明清,地毯的種類越來越多。地毯通常由棉、毛、麻和紙繩制成。我國生產的機織地毯以高強度面紗股為經紗和地緯紗,將彩色粗緯紗按圖案插入經紗中形成毛絨,再經過剪毛、刷絨等工藝流程編織而成。其正面密布高聳的毛絨,質地堅實,彈性好。尤其是新疆和田地區出產的地毯更為名貴,有“東方地毯”的美譽。那裏生產的地毯不僅質量好,而且產量大。還出口到歐洲、中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最大的壹個攤位是烏魯木齊地毯廠為1981人民大會堂新疆廳編織的壹塊1250公斤的地毯,被譽為“地毯之王”。1966年,浙江蘭溪出土壹床棉毯。它長2.51米,寬1.1.8米。它是平紋的,兩面都是凸起的,又平又厚。經鑒定,所用材料為草棉纖維。這種棉地毯是南宋時期織成的。這是迄今為止最早的棉毯。可見當時的地毯編織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目前,新疆已逐步推廣地毯熨燙新技術,提高了地毯的質量。他們開發的540道和720道地毯,工藝精湛,藝術價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