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來,665,438+0冊《回聲》精彩版到達33個國家的漢學家和喜歡東方文化的中外人士手中。同時,漢聲也逐漸為社會上的傳統民俗活動建立了分類文獻和圖片,這也是後來漢文版倡導建設“傳統民俗文化基因庫”的基礎。1978,漢聲中文版創立。如果說ECHO早期的工作目的是“東西方交流”,是空間橫坐標的話,漢聲的中文版則屬於“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時間縱坐標。韓生導師之壹的余綱先生曾說:“傳統如人頭,現代如人腳。在時代的突變中,傳統與現代分離、頭腳分離的奇怪局面驟然演變...文化工作者要為這種斷裂負起“肚”的責任,讓現代中國人連接傳統與現代,全力以赴。”就這樣,韓生立足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不遺余力地推廣現代生活。
●民俗文化的目標——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基因庫
從65438年到0988年,海峽兩岸的開放,為韓生的民間田野調查拓展了廣闊的舞臺空間。首先推出臺灣省人相關的“尋根系列”,針對臺灣省三大移民進行尋根調查,推出臺灣省泉州人、漳州人、客家人專輯。在“文化矩陣初探”系列專題中,還納入了對器物文化、居住形態和古代風俗習慣的考察,完成了虎文化、福建圓樓、陜西年畫習俗圖冊。壹年發表了六個豐富的話題。
第二年,瀕危的《戲年畫》上映後,韓生已經深刻體會到,在中國大陸偏遠的村落裏,隱藏著許多珍貴的民間文化項目,它們就像“活化石”,在快速的現代化潮流沖擊下,會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因此,我們以“中國的”、“傳統的”、“活的”、“民間的”為原則,全面、迅速、大規模地調查、收集、整理圖書,倡導建立“中國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提出了詳細的民間文化收集、保存方案,將民間文化分為五大類、十大類、五十六項。這個計劃仍然是韓生工作的準則。
我們堅信,“中國傳統民間文化基因庫”不僅是中國人的寶庫,也是全世界人類的寶庫。“地球文化村”的時代正在到來,但沒有中國人和中國文化參與的世界文化將是不完整的。只有註入中國幾千年積累的文化智慧,地球文化村才能呈現出精致多彩的面貌。
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們深信,只要大家願意在文化上繼續共同努力,傳統的智慧、美好和活力就不會消失,所有珍貴的“傳統文化基因”都會在隨後的人類生活中重現,讓中國文化真正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有了這個信念,韓生就會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