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歷史上壹直是傳統的農業國。從國王到老百姓,對國家無比敬畏。對於中國古代人民來說,糧食作物壹直是他們生計的經濟命脈。因此,自古以來就有“廣積糧”的衡量標準,但如果要說到“廣積糧”的巔峰,就不得不提到皇帝楊迪·楊光。楊光頒布了歷史上壹系列著名的囤積措施。自從他登基後,就開始下令建造糧倉,以保證糧食的順利儲存。其中,韓佳糧倉是最著名和最大的糧倉。
韓家倉始建於公元605年,建設工程非常龐大。它動用了數萬名勞動力,耗時十余年才完成。這座糧倉位於洛陽城內。當時是整個洛陽東部的糧庫點,協調整個地區的糧食分配。
壹千多年後,在河南,糧倉被考古隊重新發現。專家立即組織考古人員在裏面進行發掘,隨後經過多次發掘,專家在糧倉內發現了287個壹千多年前的筒倉,儲量驚人。同時,專家還在160號地窖中發現了壹些谷物,顯示沒有腐爛的跡象。專家們小心翼翼地把這些谷物取出來,保存在容器裏。沒想到第二天這些谷物就發芽了,專家們馬上把它們送到當地農業部門進行培育。後來,結果出人意料。這些幾千年前的五谷雜糧居然結出了稻穗,跟正常壹樣。
那這些食物到底為什麽能保存的這麽好?在仔細研究了糧倉的結構後,專家們發現這個糧倉實際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肥沃的土壤,方便的排水。另外,地下水位距離糧倉較遠,根本不會被冷空氣侵蝕,不腐爛的原因是糧倉內部有隔層,每個隔層都有草木灰保護,可以有效避免食物腐爛。
正是因為古人的智慧,這些糧食才得以保存了幾千年。可見隋朝在農業的便利發展上確實是壹個全盛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