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河南有哪些傳統節日?

河南有哪些傳統節日?

妳知道河南有多少民俗節日?壹個獨特的節日(二月二日)

農歷二月初二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認為這壹天是龍要升天的日子,所以稱為“龍擡頭節”或“青龍節”。這壹天,河南農村的婦女壹般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用刀把龍的身體割斷。據老人們說。這是為了表示對龍的尊重。在這個節日裏,人們到田裏去摘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炒臘肉,蒸棗包子,以改善生活。

在眾多的美食習俗活動中,這壹天攤煎餅、吃炒豆角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壹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煎餅是龍王的胞衣。吃煎餅是為了給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埋葬龍王的胞衣。

在農歷二月初二,人們要炒玉米和大豆。

端午節(五月初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在河南民間,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兩個版本。壹個是為了紀念屈原,另壹個是來自田文對端午節的新規定。隨著生動有趣的傳說,河南的端午節習俗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有壹首民謠說:“五月五日,麥子熟了,包粽子過端午節。”說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節的壹項重要民俗活動。從形狀上看,其他省市有包餃子、牛角餃子、錐形餃子、菱形餃子、桶形餃子、稱重錘形餃子、九角餃子,而河南以牛角餃子為主,有三角和四角。

河南為什麽要包餃子?據說,在屈原第壹次投河自盡後,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逝世的紀念日,人們都往河裏扔米以紀念屈原。壹天晚上,有人夢見屈原面黃肌瘦,趕緊上前詢問。原來,人們扔進河裏的米被魚、龜、蝦、蟹吃了。屈原沒有食物充饑,所以日漸消瘦。他琢磨著怎麽防止魚、龜、蝦、蟹吃米飯。屈原告訴他,如果把大米用竹葉包起來做成尖玉米(也就是粽子),魚、龜、蝦、蟹都會以為是菱角,不敢再吃了。當這個人醒來時,他把這個夢告訴了他的鄰居。在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按照屈原在夢裏說的做了。不久,屈原給了這個人壹個夢來感謝人們給了他粽子。後來,人們就這樣做了,逐漸形成了包餃子的習慣。

  • 上一篇:漢字的演變經歷了哪些階段?
  • 下一篇:浪琴品牌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