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年過去了,海外華人的格局早已改變。那麽粵語目前在華僑圈還是最強的嗎?
第壹,福建、廣東的早期海外移民是主力軍。
早年東南沿海人煙稀少,港口密集。自古以來,它與海外文化和商業交流非常密切。所以早期海外移民以福建、廣東為主也就不足為奇了。
兩地中,福建閩南、廣東廣府、潮汕是移民較多的地方。所以在語言方面,閩南和潮汕差不多,都是說閩南話,廣府人說粵語,客家人說客家話。但因為廣州省會的存在,廣東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對粵語也有壹定的認同感。所以在語言方面,閩南語和粵語是最強的。
當年,壹個廣東移民的經典路線,可能是從家鄉乘坐小汽船,順珠江或漢江而下,來到香港或汕頭,再轉乘潮濕悶熱、嚴重超載的汽船,花上幾個多月的時間橫渡太平洋。也正是這樣壹群粵語移民,讓粵語從廣東走向世界。1945根據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統計處公布的數據,我國華僑人數達8546374人,其中廣東籍5992066人,占華僑總人數的70%。
作為移民大省,早年福建移民多選擇東南亞,而廣東人在北美占絕對優勢。進入20世紀後,美國逐漸發展起來,在世界格局中有了絕對的話語權,這也是粵語的存在感和中心性會比閩南語強的原因。
第二,普通話逐漸成為海外華人的主流。
這種現象在改革開放後開始改變,尤其是新世紀以後,廣東不再成為移民的主流省份。
首先是浙江溫州人的異軍突起。這些地方的人首選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其次是閩東福清等地的移民。然而,即便如此,大部分移民都屬於東南沿海地區,他們的文化和民俗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似的。所以,即使是移民也很快會被老壹輩華僑同化,真正改變華僑語言結構的是中國非沿海地區的人民。
早些年,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中國北方的經濟發展壹直比較緩慢。北方新中國工業化後,圍繞煤礦、鋼鐵、石油等能源型產業建立的超大型國企體系,讓北方人逐漸積累財富,比如山西煤老板、東北三省老國企。此外,四川等內陸地區的經濟也不斷騰飛,使得很多人具備了移民的能力。正是這些地區向歐美的大量移民,使得傳統的普通話人群慢慢改變了海外華人圈的語言結構,向普通話靠攏。
其實光看新聞就能知道,比如粵菜是廣東的主打美食,但是現在在海外經常能看到川菜、湘菜、東北菜、火鍋店等等,顯然不是廣東人開的。
然而,雖然粵語可能不再是海外最強大的漢語方言,但它仍然是海外文化土壤中滲透最深的漢語方言。這些海外廣府人的祖先身無分文,只身來到大洋彼岸,在那裏辛勤勞作,揮灑汗水,也影響了這些地區。比如在美國,有很多地名叫“Canton”。例如,在《功夫熊貓》,阿寶在粵語中的發音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