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溫州戲曲與溫州民歌曲藝

溫州戲曲與溫州民歌曲藝

溫州鼓詞按唱法可分為兩種:

壹種叫“大字”,也叫“娘娘字”。新中國成立前,大多在寺廟裏唱歌。唱大話時敲鑼打鼓,曲調響亮、粗獷、原始。它的主副歌是《陳十四皇後》,唱的是陳十四學會殺魔的故事,可以唱幾天幾夜。

壹種叫“平辭”,由書和小說組成。在農村,每當有婚喪嫁娶,招待客人,或因糾紛認錯時,總喜歡請鼓手到村裏、打谷場上唱歌,壹唱就是好幾天,至少也要通宵。演唱時,藝人把壹個約1.5平方英尺的凳子倒過來,用繩子把四個凳子腳繃成壹個網,在右前方放壹個平鼓,把牛筋琴直放在中間,在右後方凳子腳上系壹個抱月(梆),在前方纏壹個簾子,就可以表演了。

溫州鼓詞有唱有說,以唱為主。其唱腔和曲調具有濃郁的南方民歌風味,鼓詞的基本曲調有慢板、流水、緊板等。因為溫州鼓詞是用溫州話(以瑞安話為基礎)唱的,各地聲部不同,唱法也不同,唱法分為南派和北派。南派曲調細膩柔和;北方曲調粗獷樸實。

溫州鼓詞善於抒情和敘事,歌詞通俗易懂,有豐富的通俗詞匯和民間諺語。歌曲的形式有“折疊書”、“小說”、“部分書”三種。它的句法結構基本上是七句,有時會用到五句和重疊板。其文體壹般由韻文和倒白組成。唱腔押韻非常自然和諧,保持了民間說唱文學的特點。

蓮花瀑布和道情

樂清曲藝苑的荷花有兩種,壹種是老傳統;壹種是新培育的。她們爭奇鬥艷,各有千秋,深受普羅大眾的喜愛。

再說說傳統的荷花,以前叫“蓮花落”,民間也叫“道情”。道情和荷花是兩種民間藝術,荷花始於流浪漢在家唱歌;道教情懷源於表現道教故事的“道教歌”,後相互滲透,姐妹難分。據記載,早在唐宋時期,荷花就已相當流行。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受當地歌謠和戲曲的影響,發展成今天的多種調式,以至於遍地都是荷花。但基本特點是:旋律簡單,節奏明確,線腔靈活,鄉土氣息濃厚。演唱形式壹般是兩人搭檔,也有獨唱或幾個人壹起唱。歌唱的內容壹般表現民間故事和地方風俗,如熱心公益和正氣、懲惡揚善、男女情愛等。經常演唱的節目有《蝴蝶杯》、《珍珠痕跡》、《粉屋》、《五美圖》、《梁山伯與祝英臺》、《黃三娘》、《林丁郎》...有些系列的故事,比如十二朵紅花,要唱好幾天幾夜才能團圓。伴奏樂器可多可少,有竹板、竹筒、木拍子、繩結、平鼓、打擊樂器、三弦、琵琶、胡琴等。

因為傳統的荷花是從舊社會唱出來的,難免會被不健康的東西覆蓋。建國後“整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同時豐富了宣傳革命鬥爭、勤儉建國的內容,讓老荷花展現新風采,為弘揚民族文化、增添人民生活情趣做出了新貢獻。

溫州的民間藝術很多,比如彈詞、花鼓、龍舟、評書、快板、二人轉、二人轉,其中除了靠宗教活動生存的龍舟偶爾能在街上看到外,其他種類的音樂基本都消失了。

加強對溫州戲曲和曲藝文化的保護和整理研究,是溫州戲曲和曲藝再次散發出歐洲和越南文化光彩的原因。

  • 上一篇:海大連企業名稱
  • 下一篇:直播行業導致很多人不好好學習,不找工作。對社會發展有什麽影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