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籍放在我的書桌多日,我想這應該是壹本講述愛情的小說,且是兩個人年齡相差很大。應該沒啥強烈的吸引力。
萬萬沒想到,我昨天天無意翻看幾頁,卻吸引我壹口氣讀完,直看到淩晨壹點多,其間數度落淚,內心被久久震撼,震撼於人世間有這樣純粹高貴的靈魂之愛,同時更敬佩楊南生對國家對科研事業的奉獻精神。
《君生我未生》讓我堅信這世間真是有這樣的美好愛情存在,高尚純粹。我非常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君生我未生》這本書的作者是張嚴平,新華社高級記者,1982年,張嚴平從山東大學中文第畢業。1984年,在負責人大代表的日常活動報道采訪上,她第壹次見到了她的此生摯愛楊南生,從此便有了他們相濡以沫的故事,他們相識29載,相伴27年。
初識時壹個是剛當兩年的女記者;壹位是年過花甲的科學家。
在楊南生去世的這7年,張嚴平為寄托思念回憶愛人,用日記與愛人對話,懷念他們在壹起的點點滴滴,她寫了有76本日記。
《君生我未生》是壹本回憶錄,張嚴平獻給愛人楊南生誕辰100周年。他們之間來往的將近200封信件,談論文學,談論詩歌,談論音樂等等。他們彼此書信落款稱呼對方情人,朋友,妻子/丈夫。
“因為壹次采訪讓兩顆本該不同軌道的心靠近碰撞出愛的火花,他們以兩地書信讓兩個心意相通的人相知相許,幸福的生活了27年。”
張嚴平出生於山東壹個軍人家庭,她是壹個早產兒,感性思維發達,性格內向。她第壹次采訪兩會,負責采訪陜西代表團隊。
面對采訪,楊南生嘴上總掛著漫不經心地微笑“奧,記者同誌”。他所答非所問地對付小記者的問題,帶著長輩戲謔小孩的玩笑心態,並時不時地拋出幾個問題關於80年代青年的問題,還遞給張嚴平半個蘋果。
張嚴平緊張地亂了陣腳,只顧忙著回答楊南生的問題,而忘記自己的采訪任務。回去沒能寫出自己滿意的采訪稿件。
直到兩天後他們在駐地食堂門口又遇見了,楊南生無奈地壹攤手幽默地說,記者又要采訪了。他們邊走邊聊,彼此有很多***同的話題,壹個靈魂與另壹個靈魂的熱烈碰撞。
有天傍晚他們壹起散步時,張嚴平邊走邊背誦舒婷的詩,楊南生深情地註視著她。
那次兩會結束後,楊南生回到西安,他們鴻雁傳書,楊南生借用英文詩表達思念情感,放在信件裏讓張嚴平翻譯,兩人情感濃烈又壓抑,互相常常思念到失眠。
楊南生也曾矛盾糾結,主要他比張嚴平年齡大,擔心自己陪伴不了張嚴平多久。
可分開又是壹種折磨痛苦,唯有愛他們才會幸福。兩年後,楊南生又壹次來北京開會時,彼此明確心意,最終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結婚生活在壹起,哪怕張嚴平父親要斷絕父女關系,她也義無反顧。
書中還有主要內容闡述了中國固體火箭科學家楊南生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奉獻壹生的豐功偉績,他讓中國的固體火箭事業提前了七八年,被稱為“中國固體第壹人”。他放棄了國外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國為科技事業奮鬥。
20世紀50年代,楊南生 早年就任於西南聯大,又在 英國曼切斯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到祖國,先 是在長春第壹汽車制造廠任材料實驗室主任,參與研制生產出中國第壹輛解放牌汽車,之後調入中科院力學所任研究員兼學術秘書。
楊南生領導參與的“長征壹號”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基地由“長征壹號”運載火箭送上天宇,第三級發動機的最後壹推,把衛星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當時《東方紅》樂曲傳遍全球,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新紀元。
那時候遠在山東東營的初中學生張嚴平,為祖國歡呼慶祝“東方紅壹號”,她寫了壹首激情澎湃的小詩發表了。她不會想到自己多年後會和參與這顆衛星的楊南生有如此深的緣分。
? 如果把兩個人生命的時間和空間放在壹個平面上呈現出來,真如夢幻般穿越。
很多人都記住了那顆衛星——“東方紅壹號”。但在其背後為之付出巨大艱辛的四院科學,卻並不完全為人所熟知。這其中不得不提起壹個名字——楊南生——中國第壹顆人造衛星第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奠基人。
因為這樣工作需要做保密,楊南生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參與了“東方紅壹號”的領導工作。 ?
楊南生出生於人才輩出的大家族,他的兩位舅舅,弟弟妹妹都是科學界名人。有壹年張嚴平去廈門采訪,楊南生囑咐她壹定要去廈大看看他的舅舅薩本棟雕像,張嚴平去廈門大學裏拍了很多照片,還有圖書館裏面關於二舅舅薩本棟的資料。
她回北京壹壹展示給楊南生看,楊南生對張嚴平說,我的兩個舅舅都極具才華,但他們精神信仰卻完全不同,大舅是追求自身的功名;二舅是追求為國奉獻,我在很多方面遺傳了二舅。
楊南生曾被派前往內蒙古,陜西的西安,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搞科研,因為他性格直率,得罪了人,楊南生被關在“院士”“功勛”的大門之外,把他的功勞獎賞卻給了別人。
據書中介紹“兩彈壹星”很多人都認為楊南生沒有被評上實在是太不公平,認為他這輩子的功勞都被埋沒了。
這本《君生我未生》並不是單純的愛情故事,它更多的講述了楊南生為航天事業奉獻壹生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在楊南生去世後,張嚴平與《楊南生傳》的作者壹起***同走訪了解的。
在設施條件簡陋的年代,在政治大背景下,楊南生只求奉獻自我,從不訴苦,也不向組織要求任何利益。
書中有壹段,他們在2012年居然還住在下雨會漏雨的房子裏,我覺得不可思議和痛心。張嚴平打電話去反映總是被推脫,她甚至去過上訪部亦無果。 那時候楊南生已經病重,五樓的老房子實在不方便, 還漏雨, 讓人看得揪心……
直到2013年楊南山去世之前壹個月,楊南生當年的幾位老同事看不過去,為他聯名請求上書到中央反應,這次很快有了回復批示。楊南生改善了住房條件,24小時內把他的戶口關系落戶在北京航天(之前壹直仍在西安),同時安排寫《楊南生傳記》。
該書已於2018年上市,由航天集團固體動力研究院主持撰寫,並獲得第五屆中央企業精神文明建設“五個壹工程”優秀作品獎。寫傳記是除了“兩彈壹星”之外的待遇。
(此前張嚴平多處反應上訪住房醫療問題,卻被拖了20多年)
楊南生85歲那年,有壹天晚上很痛苦,張嚴平趕緊攙扶去醫院,醫生說她的錢辦理住院不夠。張嚴平把身上的包全部放上,她說我以家屬和記者證的名義擔保,我壹定會補上醫療費……
雖然在楊南生去世的前壹個月,他的醫療關系才終於調好到北京,才享受到應有的待遇。他辛勞付出壹生沒有住過像樣的房子,他們剛結婚的時候只有50平的房子。後來的房子下雨天又漏雨,因為關系不在北京,“調離令”被神秘阻擋20多年,很多事情不好處理。
上天讓楊南生在年過花甲遇見靈魂伴侶張嚴平,這對他是最好的禮物和慰藉吧!楊南生說,小平平是我的第壹寶貝;音樂是第二。我以後走了沒有什麽東西留給妳,就讓這些音樂唱片陪伴妳。
這本《君生我未生》書中將他們二人最私密的信件、便簽、日常的留言條展示給讀者,讓我們也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濃濃的愛。
雖然他們有三十年年齡的差距,但在思想上、價值觀上卻是誌同道合,似乎沒有抱怨,沒有爭吵,有的只是彼此全部身心的愛。
張嚴平在晚上寫稿子的時候,楊南生會給她送壹杯熱水,遞壹塊巧克力,親親她的頭發,再退出去。每天傍晚他們倆手牽手出去散步。 楊南生曾對張嚴平說:平平,妳就是我的小露珠。
張嚴平的某篇新聞稿件得到了壹等獎,單位獎勵她帶家屬薪休假半個月,她開心地帶著82歲的楊南生去北戴河旅遊,去他最喜歡的大海邊。
楊南生曾對張嚴平說,我死後希望我的器官還能對社會有用,我要全部捐助出去。張嚴平不答應,他等張嚴平上班去了,自己去辦理了器官捐助手續,還把寫在醫囑裏。
作者張嚴平在書中寫道,“世上有壹類人,當他遇到他無法理解的超世俗的事情時,便會用自己的價值尺度,把這件事變成他的雜貨鋪裏壹件符合他的價值觀的商品才會安心,對這壹類人,我只需不屑。”
每壹種高貴的品格與靈魂都不應該被忽視;每壹種真心純粹的愛情都是值得被祝福,愛情不能用常識衡量。
向偉大的科學家楊南生致敬!向美好高貴的情感致敬! 更希望那些隱忍努力為祖國做貢獻的人們,得到應有的優待與尊重。這本《君生我未生》值得收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