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誰知道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橋鎮田柄村(西埔)的元宵習俗

誰知道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東橋鎮田柄村(西埔)的元宵習俗

賞花燈,吃元宵。

元宵習俗,中國民間節俗,全國各地習俗不盡相同,其中吃湯圓,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由古至今,元宵節因其重要的文化內涵,成為文人墨客鐘愛的題材,關於節日的民俗文化從各篇佳作中也可見壹斑。

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壹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舞龍燈,是元宵節慶典的重要民俗之壹。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誌》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

掛花燈:傳說此習俗源於東漢,南北朝時已蔚然成風,唐代燈會定為三天,正月十四至十六,至宋代改為五天,明代則為十天,清代宮中則從小年開始就掛花燈。

民間掛花燈則有壹美麗的傳說,古時壹獵人射死了壹只神鵝,玉帝聞訊大怒,要為神鵝報仇,要於正月十五焚人間,壹位善良的仙女偷下凡間向人們報告了這壹消息。人們決定在正月十五前後家家戶戶掛紅燈,放煙火,待天兵要下凡時,見火光壹片。

以為火早就燒起來了,便不再下界,直接向玉帝交差,人間得免壹難,此後,每至此日,家家戶戶都掛花燈。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仍有不少燈會燈展,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等等。

  • 上一篇:終於有壹套漂亮的新中式風格案例了
  • 下一篇: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件:《趙州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