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愛新覺羅·胤祥?
別名: 愛新覺羅·允祥?
國籍: 清朝?
民族: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686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 1730年6月18日?
職業: 碩怡親王?
主要成就: 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
謚號: 賢?
人物簡介 胤禛即位,封為和碩怡親王,總理朝政。正黃旗人 國家儲蓄關系民生,康熙六十壹年十二月,胤祥領戶部,管理三庫事。他以“國家休養生息,民康物阜”為務,針對前朝財政積弊,清理天下賦稅,稽核出納,量入為出,致府庫充盈,國用日裕。因官吏征求、苛索,兩淮鹽政壹直不振,自總理戶部,便力加整飾,取消壹切浮費,由此商力日蘇,鹽務漸見起色。天下浮糧,害民甚劇,胤祥請免之。僅江南之蘇、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計每年減除60多萬兩,直省正供蠲免多達數百萬兩。 三年,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將直隸分作四區,區設專官,負責疏浚河渠,築堤置閘,區分疆畝,經劃溝騰,千裏之內,沮洳汙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淺塞,因其倡導興修,數十州縣,河流暢通,幾千頃良田,悉獲灌溉之利。 七年,準噶爾部策妄阿刺布坦父子叛清,朝廷決定對西北兩路用兵,奉命參與帷幄,籌劃建立軍機處,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全權籌措兵馬糧草以及各類軍需之轉輸。以所領度之儲備充足,調度得宜,而屢博獎諭。 壹心濟人利物,為國為民。經其奏準,寬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積逋”,恢復了壹切“詿誤”。存心忠厚,聽斷公明。曾奉命訊鞫大案,審訊中,不用重刑,堅持以誠感人,以理服人,重證據,不輕信口供,雖涉及人眾,而不株連無辜,使數十件大獄,件件處理平允。 精於騎射,每發必中。詩詞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遺存甚少。臨危不懼,猝變不驚,曾隨康熙圍獵,猛虎突出林間,直面撲來,面不改色,從容操刀,壹擊而斃,見者無不稱其“神勇”。 如漢侍衛之管理,守衛圓明園八旗禁兵之督領,養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務,諸皇子事務,雍正陵寢,凡宮中府中,事無巨細,皆其壹人籌劃料理,而且“無不精詳妥協”,甚合皇上心意。 蒞事八載,精白壹心,從不居功,又極謙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尋常,死後令享太廟,謚號曰“賢”,以褒眾美,並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謚法之上,以示寵褒。還特於奉天、直隸、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報。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
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日,自三十七年七月12歲的胤祥第壹次跟隨皇父去盛京謁陵後,直至四十七年九月壹廢太龘子事件發生前整整10年間,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無論去哪裏,必將胤祥帶往。僅此即足以說明,康熙帝對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在雍正年間作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種種表現,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外,還頗有辦事才力,善於協調人際關系,是壹難得人材。這應是胤祥為康熙帝所青睞的主要原因. 胤祥能文能詩,書畫俱佳。康熙四十壹年,玄燁南巡,皇太龘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隨駕。某日,玄燁在行宮召集大臣和皇子們研習書法。不僅親書大字對聯當場展示,還邀請眾人觀賞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書寫的對聯,據說,諸臣環視,“無不歡躍欽服”。如此驚嘆的舉動,自然有阿諛逢迎的成分,但兩位皇子擅長書法確是事實。這壹年,胤祥17歲,如果不是心裏有底,玄燁又怎麽會讓他同皇兄壹起當場獻技呢?胤祥繼承了滿洲人的傳統技藝,騎馬射箭樣樣精通。有記載提到,他“精於騎射,發必命中”。有壹次出巡狩獵,壹只猛虎突出林間,他神色不動,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見者無不佩服他的神勇。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後,皇八子允禩的老師何焯在給家人的信中,也提到十三殿下為皇帝所鐘愛者,前途無量。不足20歲的胤祥受到皇父的器重,連供職清廷的漢族文人也壹清二楚。但在第壹次廢太龘子時,胤祥因“與二阿哥好,橫遭大阿哥嫉妒陷害,無辜株連於二阿哥”,失寵於康熙,終康熙之世,既無重用,也沒有受封。(註:網上流行的胤祥曾被“十年圈禁”壹說,實為文學影視作品的杜撰。有大量史料,如皇子請安折、出席康熙六十大壽、拉攏文士屈復等等,能夠證明胤祥在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六十壹年的十四年間擁有行動自由) 胤祥和雍正早年的關系,雖然沒有太多史料可尋,但可以肯定兄弟倆是親密無間的。雍正給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學由他親自教授“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兄弟倆“形形相依”。當康熙出巡只帶他們其中壹個扈從時,即使短暫分別,兩兄弟也會詩書往還。雍正還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詩作收在詩文集中,讓胤祥的少數作品得以傳世
人物性格 從很多方面的記載和描述來看,胤祥是壹個銳意進取、行事周密、極富主人翁精神,對雍正初期政治活動有重大影響的優秀政治家。性情上則精明內斂、冷靜自持,在為官為臣方面駕輕就熟,遊刃有余,深知其中遊戲規則,同時也禮賢下士,“愛才如恐失,雖壹言之當,必采而納之。” 下面再來談談他在生活中的壹些態度。
傲氣,倔強,隱忍 這是從康熙朝三阿哥回復康熙十三阿哥的病情折子得來的印象。那麽嚴重的病,直接導致他後來英年早逝,他卻足足忍了壹年不吭聲,太醫去看的時候,也沒有任何哀嘆憂怨之辭,並不以此來乞求父親的垂憐。可是他又對父親抱有極深的敬愛之情,即使後來成為了怡親王,朝鮮人還說“十三王喜其稱頌先皇之語”如果贊揚他的父皇,他就會很高興。 八旗通誌上記載“聖祖(康熙)在熱河,偶遣使回宮。王(胤祥)迎問起居,墮馬脫脛,強自抑按,仍齊集請安,不自知其足之傷也。”這只能是十三不再次次隨駕的四十九年後。而按照五十年的大夫診斷書,他的鶴膝風已經發作壹年多了。鶴膝風在先,導致墜馬的可能性從時間上來看非常大。他的傲氣不允許他在康熙派來的使臣面前示弱,更不不想讓外人覺得他可憐,才會隱忍倔強以至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