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燈是中國傳統玩具。
走馬燈古稱蟠螭燈、仙音燭和轉鷺燈、馬騎燈,漢族特色工藝品,亦是傳統節日玩具之壹,屬於燈籠的壹種。常見於元夕、元宵、中秋等節日。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軸轉動。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像便不斷走動。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妳追我趕壹樣,故名走馬燈。
由於走馬燈仿佛幾個人在妳追我趕,也用來比喻來往穿梭不停的事物。在日本傳統文學中,走馬燈是夏季的季語。
走馬燈的歷史來源
許多古籍都有關於走馬燈的記述。走馬燈上有平放的葉輪,下有燃燭或燈,熱氣上升帶動葉輪旋轉,這正是現代燃氣渦輪工作原理的原始應用。
正月15元宵節,民間風俗要掛花燈,走馬燈為其中壹種。外形多為宮燈狀,內以剪紙粘壹輪,將繪好的圖案粘貼其上。燃燈以後熱氣上熏,紙輪輻轉,燈屏上即出現人馬追逐、換景移的影像。在宋朝就有走馬燈,當時稱“馬騎燈”。
元代謝宗可詠走馬燈詩雲:“飆輪擁騎駕炎精,飛繞間不夜城,風鬣追星來有影,霜蹄逐電去無聲。秦軍夜潰鹹陽火,吳炬霄馳赤壁兵;更憶雕鞍年少日,章臺踏碎月華明。”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妳追我趕壹樣,故名走馬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