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壹籌莫展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作文1“春節”是壹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壹。傳說,人間有壹個野獸,叫做“歲”,每到壹年中的最後壹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壹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裏,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壹發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壹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壹壹效仿。到了後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征意義。例如: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年糕象征著“步步高升”,芋頭和腐竹象征著“富裕”,這些***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壹個親人都要到場,缺壹不可。長輩們還要壹壹敬酒,晚輩們也應壹壹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2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每家每戶的院子裏都竄出火光,映紅了天,映紅了人們壹張張喜氣洋洋的臉,這就是我們的春節特有的風俗—點旺火。
點旺火的這個“點”也是有講究的,是得用金黃金黃的麥稭才行。爺爺總是在每年挑麥稭時凈了手,鄭重其事地用他那濃厚的鄉音道“金閃閃,亮堂堂,來年有個好收成。”
到了三十夜裏,老爸總把先前挑好了的麥稭,買好了的爆竹壹壹擺在院中,美其名曰“五瓣梅花陣”,其實就是用了麥稭放於正中,周圍用了五門的花炮環個圈,當作梅花五瓣罷了。
待到新年的鐘聲敲響,各個家的院子裏壹齊點火,火光壹現,也點燃了周圍的引線,煙花爆竹也上了天,在天空中炸開壹朵朵瓊花,曼妙無比,這年味也愈濃愈重了。
問到為什麽要點這旺火呢?壹提起這個來,奶奶老是扯著她那獨特的大嗓門,嚷道“好了麽,可不是那個老竈頭兒,不是老糊塗了,不識得自家門在哪了”。她口中的老竈頭兒當然就是竈王爺了,自打臘月二十三送了竈王後,到了兩年的界點這壹日子,得把竈王爺接回來。可是這壹家壹戶的這麽多,哪裏去找自己家啊!於是便引起了旺火放上了炮作壹個信標,給竈王爺示意下,讓他好找地兒了吧!
旺火——燒去的是舊年的煩惱,點燃的是新春的美好!在這裏我祝願老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同學們學有所成!
家鄉的風俗作文3在家鄉,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俗過節,我們的風俗也不遜色於別的地區呢!
就拿離我們最近,也最喜慶的節日——春節來說吧!
春節,在我們家鄉,過得那叫壹個熱火朝天,買肉,買糖,屯年貨,生怕去晚了就沒得挑了。還有做饃饃,殺公雞,拜社王爺等風俗。可妳不知道吧,這還要分日子做呢!
我的家鄉,過春節啊,很講究,每天該幹啥幹啥,多做少做都怕壞了風俗。例如陰歷臘月二十八需要“把面發”,那就必須“把面發”,缺了少了都不行。還有春節得貼對聯,不貼,“福”就不來,也沒年味兒。還有吃餃子,象征團圓吉祥,春節就也得必須吃餃子。大年三十壹晚,大家要熬夜通宵,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並且會對長輩說祝福語。
而第二天,則是串門送禮,祝福親人在新的壹年裏順心、健康、有才、進步。我們村裏,還會有“會”。就是大家出來擺攤,還有人逛“會”。“會”上可有許多小孩兒見了兩眼壹亮的:糖畫,棉花糖……那兒不僅有吃的零食,面攤也有!賣玩具、衣服、首飾、掛畫的也很多,年味兒十足,大家也都喜氣洋洋的。十分熱鬧,人們肩膀碰肩膀,腳尖碰腳跟。
春節還有壹個都有的風俗。過年回家,與長輩團圓。這也是家鄉的風俗。
還有,家鄉過節的風俗很多:端午節,包粽子,系彩繩;重陽節,團聚,插茱萸;七夕節,看星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家鄉的風俗,不論何時何地都要帶著,都要記在心裏,做在手上!
家鄉的風俗作文4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壹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最終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壹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壹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壹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壹處,在江面上回蕩,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粽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栗蓉、棗泥等;更有廣東堿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壹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並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壹樣形狀,結成壹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壹種民俗,但也是壹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擡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制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5“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妳明白這是描繪的哪個傳統節日嗎?
對,就是咱們中國最隆重、最溫馨的節日——春節。在我的家鄉,過春節是十分讓人期待的,有幾件事必不可少。
年夜飯。年夜飯必須是重頭戲,這天壹家老小會集聚壹堂,主婦們壹頭紮進廚房為壹大家子做上壹桌“滿漢全席”來感激長輩、犒勞老公、獎勵小孩。我們家裏的年夜飯是非十二個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絕對會嘮叨我媽“寒磣”。
守歲。年夜飯過後我們能夠自由安排活動,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節聯歡晚會、看書、下棋……妳樂意就行。可是最趣味的是守歲,比誰扛得住,守得越久的紅包就越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入睡。
穿新衣戴新帽。這壹天必須是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必須嶄新而又幹凈。
拜年。如果說大人們平時十分忙碌,像鐘表上的發條不停奔忙的話,這幾天的他們似乎都異常清閑,每壹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親訪友,見面就說過年好,三句不離壹齊喝兩杯。我最喜歡跟著跑了,因為我人小輩份也小,大人總免不了要給我發紅包,回家拆紅包數錢是最歡樂的事情。
在我的家鄉,春節的風俗還很多,樂趣無窮。妳的春節壹般怎樣過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節玩法喲。
家鄉的風俗作文6我們金華人有壹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鬥,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鬥牛當日,參鬥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並力,奮力鬥爭,觀眾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雲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裏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壹時。
金華鬥牛不僅僅是現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閱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為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鬥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鬥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鬥牛的創始地。可是現在並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鬥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後,金華鬥牛習俗壹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欲使這壹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鬥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鬥牛戶卻因為鬥牛經驗少、飼養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鬥牛重新站在現實的舞臺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的風俗作文7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之後,也想壹展我們家鄉春節的風采,快來瞧瞧吧!
臘梅花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小區,我就喜歡這梅花香,不為別的,只為臘梅壹開就要過年了!這花香也算年味兒吧。隨著濃濃的年味兒,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前奏——臘八。臘八壹大早媽媽就起來忙,原來是熬臘八粥,什麽紅豆、綠豆、黑豆……什麽花生、棗子、葡萄幹……什麽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進去,不壹會兒便有了香味兒,這濃濃的粥香也是壹種“年味兒”。
過了臘八,我就開始盼二十三過小年兒了,這天是大年的“彩排”,這天過的好,大年也就更好。這天是要祭竈神的,還得用麥芽糖祭竈神,據說因為麥芽糖黏,黏住竈神的嘴不讓他說壞事,也有的說,因為麥芽糖是甜的,可以讓竈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這天我們全家大掃除,好表現出新年新氣象,上午我們把床單、窗簾、臺布……全部洗幹凈。把地掃壹遍,拖壹遍再擦壹遍。二十九這天早上要去買年貨、對聯。壹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擠掉了。回來要把窗花、對聯全部貼上。下午還要燉肉,包餃子。包餃子時還要包三、四個“錢餃子”,誰吃到的多,誰在新的壹年交到的好運就多。
大年初壹,早上早早的就要起來拜年,拿壓歲錢。小孩們最喜歡過年,尤其是初壹、二,因為有壓歲錢拿嘛!但可不是白拿,還要叩頭如搗蒜。
家鄉的風俗作文8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壹個環節
粽子做法並不單壹,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壹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忙前忙後,先用水把粽葉洗凈,晾幹,再準備好糯米,洗凈放在壹邊壹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壹邊。等壹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壹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壹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壹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壹個包粽子老手了,他壹拿,壹盛,壹放,壹包,壹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壹邊包,壹遍不壹會兒,壹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壹身,好不容易包好了壹個,壹拿,米像壹個不聽話的孩子壹樣沖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壹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壹會兒,壹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壹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著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著對壹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願。
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家鄉的風俗作文9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的鄉俗。在我家過年時,舞龍、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過年前的十幾天,家家戶戶開始大量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春聯是為我們迎接新的壹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如此,還要在窗戶上貼福,而且要倒著貼,意味著福倒了,福到了。
春節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說新年快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後,外面開始熱鬧起來,壹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裏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著,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點真是極為熱鬧,壹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壹朵花,壹大群煙花飛快地沖向天空,炸開了壹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壹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著,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趕走壹只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裏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佮,壹個不壹樣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0莒國歷史,源遠流長,這裏的春節必然會隨著幾千年的歷史與文化而豐富多彩。
記憶中的春節從臘月中旬就開始了,大家紛紛忙著看望親朋好友,樂不可支。臨近小年,大家又開始購買糖果、柿餅等年貨,等臘月二十三晚上祭祀神仙,尤其是竈王爺。過完小年,人們就見縫插針地打掃房間,將自己的家收拾得壹塵不染。
盼星星,盼月亮,久違的除夕終於到來了。這天,我總是先幫助爸爸把各種福字貼好,接著便能隨心所欲地玩耍了。夜幕逐漸降臨,媽媽端上壹盤盤色香味俱全的飯菜,整整齊齊地擺上六只酒杯和六雙筷子,姥姥倒上三分之壹的白酒,倒三次,間隔約五分鐘,說是先讓神仙來吃。姥姥到陽臺燒事先疊好的寶和打好的紙,我則給天底下各路神仙,家裏的觀音老母、竈王爺、財神爺燒香。大家壹起磕頭,以示尊重,祈求保佑。
神仙們吃完,我們壹邊看著春晚,壹邊相互敬酒,***享年夜飯。在精彩春晚的陪伴下,不知不覺就到了十二點,爸爸下樓放鞭,媽媽去煮水餃,我再把香燒壹遍,吃幾個餃子,倒頭就睡。
壹覺醒來,便是大年初壹。先祝福家人壹句“新年好”,穿上嶄新的衣服,給長輩磕頭拜年,說吉祥話,長輩就贈與紅包。接下來的幾天,無非就是拜年、待客,春節忙碌的影子也漸漸遠去了。
年年歲歲,我們壹如既往地過壹年壹度的春節,累並快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