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

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

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通用5篇)

 為了確保活動有序有力開展,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綜合考量活動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麽什麽樣的活動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1

 壹、主題:

 歌曲《春曉》

 二、學習目標:

 1.語文學科:鑒賞古詩,感受古詩詞的韻味與意境。能用恰當的聲音朗誦古詩。

 2.音樂學科:運用柯爾文手勢語學習歌曲的節奏和旋律,體驗兩聲部合唱的樂趣。

 3.美術學科: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查找符合自己心中春天的景色,並畫出來。

 三.學習對象:

 xx級藝術專業學生

 四.活動流程

 同學們,說到春天,妳能想到什麽呢?各種景色、詩歌。提到詩歌我們壹定都能想到《春曉》這首詩吧?

 1.鑒賞古詩:《春曉》是壹首家喻戶曉的中國古詩詞,出自我國唐代詩人孟浩然之手。這首詩是詩人隱居時所作,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壹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的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

 導入歌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某某知多少。插入圖片和音頻為學生創設春天的真實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用傳統語文課的古詩朗誦的形式,朗誦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情緒情感。

 小組討論:四人壹小組,討論用什麽樣的節奏和聲音才能表達出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兩種情感?

 制作圖譜:請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查找符合自己心中春天的畫面,將討論的結果以畫圖的方式展示出來。

 節奏處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某某/知/多少。

 嗓音處理:前兩句用輕柔、舒緩的語調朗誦,表現見到春天的喜人景象;後兩句可重讀“落”字,表達對落花的惋惜之情。

 表情朗誦:結合自制圖譜,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2.感知旋律:學生雙手打開,按四拍子韻律左右搖擺,兩個八拍後,播放歌曲《春曉》主旋律為其伴奏。

 3.哼唱旋律:教師采用逐句彈唱的方法,引導學生逐句哼唱,體態保持前面的狀態。

 4.輔以手勢:使用柯爾文音高手勢語,逐句哼唱。

 5.學唱歌曲:學習用適中的力度、速度,連貫、柔和的氣息流動方式唱前兩句,用適中的力度,較快的速度,有彈性、更短促的聲音演唱後兩句。註意裝飾音和休止符的唱法。

 6、拓展練習:在老師的指揮下,進行兩個聲部卡農式輪唱。

 五.學習資源:

 手機、電腦,鴻合白板

 六.技術工具及應用策略:

 利用互聯網查找,通過制作圖譜等方式進行展示交流。

 七.學習評價:

 本活動是壹個“本土化”的奧爾夫音樂教學實踐,旨在感受中國古詩詞與現代音樂、美術的結合,並能用恰當的嗓音朗誦古詩、演唱歌曲。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參加,充分發揮團隊協作能力,有條理的分享探究成果,到達了預定學習目標。

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2

 壹、活動目標:

 為了豐富我校數學課的活動形式,實踐與體會數學的功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學數學的熱情,參與數學研究活動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在本學期安排了本節數學學科活動——有趣的分形圖。

 二、活動宗旨:

 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欲望,為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提供機會,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在活動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

 三、活動口號:

 精彩數學,樂趣無窮。

 四、活動要求:

 1.堅持全員參與、點面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樂中學。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在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2.學校數學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動員宣傳。各班做好宣傳發動,利用班會課進行動員。通過對數學家、數學史料的查找讓家長知道本次活動,營造壹個較濃厚的活動氛圍。要做到:宣傳與活動相結合,發現分形圖與創作分形圖形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與學生的自由材料,發現數學美,並能創造美。

 3.突出年級特性,根據學生實際,做到以學生為本,緊密結合我校數學教育方面的特色,註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結合全等與相似,發現分形圖中的數學知識。。

 五、活動內容:

 收集篇: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學生分小組完成有趣分形圖的收集與整理,並在小組中開展競賽,評出優秀小組。

 創作篇:

 學生在小組內研究發現分形圖的特點,自己動手會發出有趣的分形圖,每小組拿出3幅精美的圖片,參與全班評選。

 總結篇:

 學會發現,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會欣賞,欣賞藝術的魅力,心上數學的藝術。

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3

 壹、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為重點,豐富小學生的暑假生活,重在過程,貴在參與。激發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展示小學生的創造才能,張揚個性,促進中小學科技教育的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活動主題

 探索與創新

 三、活動內容

 1、小學生創造活動

 2、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

 3、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和競賽活動

 4、開展讀書(名著、科普書籍等)活動

 四、實施步驟

 (壹)宣傳發動階段

 各校要高度重視小學生科技節活動,通過各種形成進行宣傳發動。努力營造小學科技教育的濃厚氛圍,掀起小學科技教育活動的高潮,確保活動落到實處。圍繞“探索、創新”的主題,發動廣大師生主動參與,紮實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二)組織實施階段

 在前期廣泛宣傳發動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時間,做好活動部署安排,積極組織和引導廣大小學生紮實開展科技節系列活動。

 1、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和競賽活動

 要通過辦黑板報、科技畫廊、科普知識講座和向學生推薦科普書籍等形式宣傳科普知識,引導學生進壹步了解人類社會科學發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有關知識,了解科學技術對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了解科技進步與教育發展的關系,激發學生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要在廣泛開展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的基礎上,組織各種形式的科普知識競賽活動。競賽內容包括:科學發展史(古代、近代、現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學家的知識和各年級教科書中的知識。中心校屆時將組織“小學生科普知識競賽”。

 2、小學生創造活動。

 主要包括四類:

 (1)發明創造類:指小學生運用有關的科學理論知識做出的新穎獨特、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即通常人們所說的“小發明”、“小創造”、“小制作”。

 (2)創意設計類:指小學生因原材料、工藝等限制未能做出發明創造的實物,但根據科學原理和發明創造方法完成的創新設計。

 (3)科學幻想畫類:指小學生著眼於新世紀人類生產、生活因科技的發展可能呈現的巨大變化,通過科學幻想,繪出未來科技、生活的美麗畫卷。作品要求:作品可用油畫、國畫、水彩畫、水粉畫、鉛筆畫、蠟筆畫、版畫、粘貼畫等繪畫技巧、風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現(不包括非畫類的其它美術品與工藝品);作品規格壹律為400mm×600mm,橫豎均可;要求裝鏡框或裝裱,便於現場展示。

 (4)科學論文類:指小學生源於科技活動撰寫的科學成果論文。如:實驗報告、考察報告、觀察(觀測)報告、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

 3、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

 主要包括五類:

 (1)電腦繪畫:運用各種繪畫軟件或圖形、圖象處理軟件制作完成的繪畫作品,包括主題性單幅畫或表達統壹主題的組畫、連環畫,或者是針對壹定目的和用途制作的計算機輔助設計美術作品。單純的攝影畫面不屬於此項作品範圍。

 (2)電腦動畫:運用各類動畫軟件,通過角色(鼓勵原創角色)繪制、音效處理與動畫制作,完成的二維或三維的電腦動畫作品。作品可以是表現壹定故事情節的動畫小品,也可以是壹個具有完整意義的動畫節目。作品容量應不大於20MB(非壓縮文件)。基於數碼錄像方式制作的寫實畫面不屬於此項作品範圍。

 (3)電子報刊:運用各類文字、動畫、圖形、圖象處理軟件,創作的電子報或電子刊物。電子報應該有(真實或虛擬的)報名、刊號、出版單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數(最少在4個版面以上)、導讀欄等報紙類刊物所包含的要素。在導讀欄中應設置超級連接。電子刊物應有刊物封面、封底、目錄頁、(真實或虛擬的)刊名、刊號、主辦單位、主編和編委、出版日期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除封面和封底外應有4頁以上正文頁,在目錄頁應設置超級鏈接。

 (4)網頁:使用語言或網頁制作工具編制的闡述某個主題或傳遞某類信息的作品。作品容量應不大於50MB(非壓縮文件)。

 以上各類作品制作,要求小學生獨立進行創意、設計並自己動手實現創作,指導老師可以給予指導,但不能直接參加制作。

 4、開展讀書活動

 要充分利用暑假期間組織引導學生開展以“讀名著、頌名詩、看名片、學名人”為主要內容的校園讀書活動,以強化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科學態度,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能力,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同時在學習中開闊視野,掌握科學知識。各校自行組織,並將組織情況書面報告中心校。

 五、幾點要求

 1、堅持普及,註重實效,紮實開展好學校各項科技活動。各中小學要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與實施課程改革及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面向所有中小學生,廣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科技節活動方案的設計也要突出創新。學校對新穎獨特,具有實用價值的發明創造、優秀的創意設計和科技論文,要及時發現、重點引導,提高科技活動的質量。要以科技節活動為契機,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科技節,促進科普知識的長期推廣,形成濃厚的學科技、用科技的氛圍。科技節期間可以組織發動學生自選科技內容、制作科技展板,在層層選拔的基礎上舉辦壹次由學生設計、制作的科技展覽。

 (壹)科技活動方案的重要性

 1.科技活動方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活動方案是科技活動的藍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科技活動方案要體現科技活動的培養目標,科技活動的原則、科技活動的內容安排。

 科技活動方案壹般有以下兩種:

 ①整體科技活動方案:壹所小學要有壹個整體科技活動計劃,壹般是壹個學年有個大體的計劃,壹個學期有壹個詳細的科技活動計劃;壹個科技社團要有壹個整體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思路,每個學期要有具體的科技活動的方案;壹個年級活動課程要有整體計劃,每個學期要有整體科技活動方案。

 ②壹次科技活動的'方案:每次科技活動都要有科技活動方案,這個方案要十分具體。

 2.科技活動方案是人類科技活動和學生心理需求的結合

 我們在前面已經論證了小學科技活動是人類科技活動的壹部分,又是小學教育的壹部分,科技活動要培養小學生的參與意識、要傳播當代科技信息。怎樣把當代先進的科學思想和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結合起來,激發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科技活動,是編制科技活動方案中的壹大難題。

 當代高科技有哪些?壹般認為,當代科學前沿有:揭示物質之謎、宇宙探索、地球科學、生命和智力起源、非線性科學和復雜性研究。當代技術發展的主要前沿有:電腦技術、通信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技術、新材料技術、激光技術、航天和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交通運輸技術、環境保護技術、人體工程技術和新醫藥技術等等。

 科學就是探索未知,科學前沿是人類探索未知的前沿,要不要讓學生知道?傳統的教育觀認為,沒有定論的假說是不能上教材的。對此,不少教育家提出過質疑。科學是全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學是人類探索未知的過程,在科學的道路上,人們要前赴後繼,為什麽不把科學前沿的信息及時地告訴學生;為什麽不把科學的猜想、科學的幻想、科學的疑問告訴學生;在制定科技活動方案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把科學前沿信息編進去,而且要通過有趣的活動進行。

 例如,要學生看壹個打了小眼的紙箱子,學生都說什麽也沒看到,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不打開箱子怎樣探索“黑箱”的真相。讓學生查找“黑箱系統”這個科學詞匯,“黑箱”這個詞匯,激發了學生對科學前沿的興趣。

 對於類似這種科學上無定論的現象,要不要告訴下壹代呢?當然要告訴學生,問題是怎樣設計科技活動方案、怎樣激發小學生去探索。如怎樣探索飛碟之謎,切實的壹種方法就是先研究壹下碟狀飛行物能不能飛。在科學探索中,就是先做壹個模型。科技輔導員通過半年的研究,利用簡單的方法在卡片紙上畫出圖,讓小學壹年級學生剪剪貼貼,做個模型,看看飛碟能不能飛。

 接著就讓學生討論,如果遇到飛碟應該怎麽辦?宇宙人來了怎麽辦?這個科技活動的設計難點就在於怎樣設計出小學壹年級學生可以制作的飛碟模型,而且要90%的學生可以制作成功。這就要求科技活動的設計者既要深刻理解碟狀飛行物飛行物,又要十分了解小學生。

 3.科技活動方案是教育者的創造性勞動成果

 首先,要參與人類的科技活動,在科技活動中有所體會,要搜集大量的科技資料獲取知識背景材料。這是設計科技活動方案的第壹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科技活動的指導者要親自參與科技活動,成為科技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無疑,參與人類的科技活動是壹種創造性活動。

 其次,要深入研究小學生,深入研究自己的學生,研究他們的心理情況,研究他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現狀,研究他們的個性特長?無疑是壹種創造性的勞動。

 科技活動方案的體現,也就是勞動成果的表現,包括科技活動方案、科技活動教材、科技活動器材、科技活動電腦軟件、科技活動場所設計等等。

 (二)整體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思路

 1.整體活動目標的確立

 設計科技活動方案的第壹步是確立科技活動的目標,科技活動的目標要符合總的科技活動的培養目標,又要具體可行。

 整體科技活動的目標,壹般以這項活動的教育結果——小學生在這項活動裏的收獲來表示。

 例壹某小學天文小組的整體科技活動目標:激發組員對天文的興趣,擴大知識面,參與天文探索,培養探索精神、觀察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例二某農村小學飼養小組的整體科技活動目標:結合本村養豬的實際情況,激發組員對參與本村養豬科技開發活動的興趣,要組員在本村養豬科技開發活動中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2.整體知識背景的研究

 要確定科技活動的整體方案,就要對相關的知識背景材料進行研究,例如,要編寫計算機科技活動的設計方案,就要搜集計算機科技資料、研究本校的計算機設備情況,選擇計算機軟件,了解計算機網絡情況?

 3.整體小學生情況的調查

 要確定科技活動的整體方案,就要對整體小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

 例壹,某小學對學生科學素質進行調查的結果是操作能力比較差,該校就把本學年的科技活動重點確定為培養操作能力,並且擬定了壹系列的活動措施。

 例二,某科技活動站計算機活動小組對組員情況的調查結果是,大部分組員已經掌握了WPS的基本操作,但是對Word不大熟悉、對計算機的結構不大熟悉,他們就把活動方案的重點放在Word上。

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全過程,真正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2、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壹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使學生正確地應用面積單位,估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1、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

 2、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面積是1cm2小方格,課件、同圖①②③壹樣大的硬紙片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大熊組織競賽,讓小兔、小馬、小羊來搶答以下幾個問題,妳們會嗎?

 (1)什麽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怎樣知道圖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幾個面積單位。)

 2、點明課題:今天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圖①、圖②、圖③課件)①讓學生估壹估哪個長方形面積大?②要表示這三個圖形的面積,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③怎樣來表示這三個長方形的準確面積?

 2、探索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1)分組操作(壹、二組用小方格擺圖①、三四組擺圖②、五六組擺圖③、並將擺放小方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數據填在下邊表中相應的格中。)集體交流。

 (2)集體交流,讓每小組匯報擺放的結果。

 (3)得出結論。

 妳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麽規律?(方格總數等於每行個數與行數的乘積。)

 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為什麽長方形面積等於長×寬?(找出回答)

 (4)應用練習

 求長方形的面積。

 3、小結:

 (1)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計算面積時註意什麽?(面積單位的使用)

 三、思維訓練、實踐活動。

 P49、1、2、3、4題

 四、課堂小結。

 1、生談收獲

 2、師強調

 今天這節課,我們用擺面積單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寬,又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積等於邊長×邊長,並能應用得出的面積公式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牢記這兩個公式,解決更多的問題。

跨學科主題活動設計方案5

 壹、班級基本情況

 麗水市特殊教育聽障部601班,本班***有8位學生,其中A組的6位學生總體學習能力比較好,上課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環節,B組的2位學生平時去三年級走讀。

 教學地點在:五樓錄播教室

 教學資源:課件科學器材實物道具

 教學人員:朱君斐

 二、學習主題和內容

 學習主題:數學與科學的跨學科整合學習

 涉及學科:基礎學科為數學,其他學科為科學。

 學習內容及組合方式: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十二冊第壹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的容積和容積單位,以基本的數學知識點為主,借助科學器材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以助於直觀感知抽象的數學知識。

 三、教學目標

 學生起點行為分析:學生已經熟練掌握體積的相關知識,動手操作及理解能力都比較好,能準確接受老師的任務信息。

 個別化學習目標:

 A組:

 1.認識常用的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認識測量工具量筒和量杯。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等探究活動,建立容積的概念,建立1毫升和1升的表象。

 3.培養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探究活動的態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探索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

 B組: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認識升和毫升,初步掌握容積單位間的進率,並能嘗試讀取具體的容量。

 教學重點:

 理解容積的概念和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教學難點:

 建立容積和容積單位的概念。

 學習環境支持:希沃白板5科學用具:量筒和量杯針筒調羹水實物教具

 四、 教學活動過程

 壹、情境引入

 課件出示壹瓶藥及用法用量,引出容積單位毫升。

 出示課題:容積和容積單位。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容積的概念

 1.了解容器

 課件出示壹些物品圖片,請生按照能否裝東西的標準分成兩類。請壹生上臺進行操作。師小結:能容納別的物品的物體,就叫做容器。

 2.容積的概念

 課件出示: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3.鞏固容積的概念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有容積呢?出示壹些物品,請生分類哪些有容積?根據學生回答師強調:只有裏面是空的,能夠裝物品的物體,才有容積。

 (2)認識容積單位

 1.介紹容積單位

 計量容積,壹般就用體積單位。但是計量液體的體積,如水、油等,常用容積單位升和毫升。用字母表示就是L、ml,帶領學生讀壹讀這兩個容積單位。

 2.聯系實際,深入了解容積單位

 請生說壹說,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標有升和毫升,師再出示壹部分實物上標有升和毫升單位的物品,請生進行認讀。

 3.認識測量工具

 出示量筒和量杯,通過課件介紹名稱及讀取刻度的方法。

 4.觀察操作建立1ml和1l的表象

 師先示範通過針筒抽取1毫升放入調羹再指著水量帶領學生讀1毫升。再同桌互助裝取1毫升的水量,直觀感知1毫升。

 活動:每組借助量筒拿取10毫升的水量,再倒入調羹進行觀察。

 出示量杯裝1000毫升的水,指出1000毫升=1升。

 5.探究升與立方分米、毫升與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

 把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剛好倒滿,得出結論1升=1立方分米。師再帶領學生推出1毫升=1立方厘米。

 三、解決問題

 過渡:誰知道壹個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適才健康嗎?課件出示喝水小貼士。提問:如果老師的杯子是500毫升的,那我壹天要喝幾杯才健康呢?

 追問:每次喝200ml,妳們能用壹次性杯子取出200ml嗎?請生挑戰再集中驗證,比壹比誰取得最接近200ml。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妳有什麽收獲?

 五、分層作業

 1.壹課壹練第壹課時(AB組)

 2.調查作業:壹大桶約5升的礦泉水和壹瓶500毫升礦泉水的單價,算壹算,壹大桶礦泉水相當於幾瓶這樣的小瓶礦泉水,怎麽買比較合算?(A組)

 五、教學設計特色說明

 本次教學內容是容積和容積單位,在理解容積和容積單位的過程中借助科學用具量筒和量杯,帶領學生進行操作活動直觀感受容積單位的具體量,幫助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建立抽象的概念,

 同時選取了很多生活中的實際物品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實際運用的環節,我設計了壹個每天要喝多少水以及每次喝多少水的情境,讓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會顯得單調,增加了趣味性,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記憶會更加深刻,知識點也會掌握的更牢固。

  • 上一篇:生活中的各種禮儀
  • 下一篇:酒釀發糕的家庭的做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