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跪求10種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傳統習俗及其100字左右說明

跪求10種已經消失或即將消失的傳統習俗及其100字左右說明

1、中國古代的成人禮

中國古代的成人禮指冠禮和笄禮,這個傳統從西周壹直延續到明朝。古代中國華夏族的成年禮,男子滿20歲時行冠禮,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認,之後可以娶妻。女子則是在滿15歲後行笄禮,及笄之後可以嫁人。

2、鬥巧

鬥巧是七夕節期間的壹種競賽性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女孩子們比賽穿針引線、 蒸巧餑餑、烙巧果子、做巧芽湯 , 以及用面塑、剪紙、彩繡等做裝飾品等等。誰的手藝好,誰就得巧 。七夕前,預先備好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

活動開始後,手執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壹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即為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鬥巧寄托著中國勞動人民樸素的審美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昏禮

昏禮於黃昏舉禮,不舉樂,不慶賀,古人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發之恩,並不認為這是壹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情,那時候的昏禮很簡樸幹凈,不舉樂。

沒有後代的亂七八糟的挑蓋頭鬧洞房這樣雜耍般的玩意,結發攜手而入洞房,衣服也不是大紅大綠,而是漢民族真正傳統的昏禮服,新郎著爵弁服,下裳為纁色,鑲有黑色的邊。新娘頭戴發飾,身穿鑲有黑邊的純玄色衣裳。

4、春節祭神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快過年了,老人總是要到集市上購買神仙年畫,貼在家裏祭祀。

這些神仙有很多種類,大致可分為:玉皇大帝、竈王爺、門神、代表先祖的年畫等。我還記得玉皇大帝年畫貼在正堂,上寫著“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上面畫著玉皇大帝、西王母,還有各路神仙,玉皇大帝年畫兩側,還要各貼上童男童女。

竈王爺貼在竈臺之上,記得竈王爺是最晚消逝的,因為它對老百姓的影響最大,是玉帝的人間使者,人們希望它能夠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5、拜年磕頭

磕頭是中國的老禮了。出來上學後,再回老家過年,最尷尬的壹件事,就是拜年磕頭。雖然是過去的舊禮節,但拜年時都是壹大家子人壹起出去,向各家各戶的長輩拜年,大家都在院子裏磕頭。

6、掛桃符

以前春節,人們為了辟邪,在大門兩側掛上桃木板。後來又在上面寫字,再後來演變成了用紅字寫春聯。

桃符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俗文化。古人在辭舊迎新之際,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郁壘”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紙畫上二神的圖像,懸掛、嵌綴或者張貼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據說桃木有壓邪驅鬼的作用。這就是最早的桃符。

7、吃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臘月二十三,小年,竈王爺要上天報賬,為了讓它多說甜言蜜語,民間就專門做糖瓜來祭祀。等祭祀完了,小孩們就可以吃糖瓜了。記得小時候過年沒有太多甜的食物,糖瓜算是非常受歡迎的壹個。

8、送窮娘

古時,為了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們會用紙紮壹個女人,俗稱“窮娘”。正月初五這天,將“窮娘”裏面裝上屋裏的塵土,送到大門外,然後放鞭炮炸掉。寓意“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放鞭炮也能放出花來呀。

9、祭月

古代對月神的祭祀。先秦已有此神祭祀活動,稱為“夜明”或“夕月”。是中國炎黃子孫的重要團圓節日之壹。在廣東地區,人們有著在八月十五晚上祭拜月娘的習俗。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少數民族祭月的活動內容除了與漢族的中秋節相似外,還有極富民族特色的壹系列活動,比如壯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節”。

10、端午浴

端午浴是端午節習俗之壹,此俗至今尚存,且廣泛流行,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端午是草木壹年中藥性最強的壹天,端午日遍地皆藥。端午期間,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藥煲草藥水沖涼的習俗,端午草藥的藥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上一篇:福祿怎麽解釋
  • 下一篇:家庭裝飾畫有哪些類型?現代裝飾畫設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