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三嚴三實”根植於中華優秀 傳統 文化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治國理政思想基礎。“三嚴三實”的根本在“修身”、關鍵在做事,包括“修心”“養德”“守誌”“尊道”四層境界。與傳統觀念相比,黨員幹部的“修身”富有進步意義和時代內涵。
踐行“三嚴三實”貴在修身
“三嚴三實”是對全黨的諄諄告誡,體現了從嚴治黨的政治要求,是黨員幹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嚴三實”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治國理政思想基礎。“三嚴三實”的根本在“修身”、關鍵在做事,包括“修心”“養德”“守誌”“尊道”四層境界。與傳統觀念相比,黨員幹部的“修身”富有進步意義和時代內涵。
“修心”以“正心”,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心為人之本,修心養性、修道養德、修行養氣,修心是第壹位的。修心當正心,要戒貪止欲。“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心正則身正,身正則影直。為政之要在於善法良策,有善心才有仁政,有良心才有愛心;處事要出於公心,有公正才有公平。在上當有仁愛之心,在下當有忠孝之心;恕人應當寬心,律己必須責心;說話出於真心,交友應以誠心;安居先安心,樂業先樂心;析理求精心,敬業須恒心;遇惡得有戒心,逢弱當有善心,臨危須加小心;奉公當去私心,待人須防偏心。團團夥夥親親疏疏、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是包藏禍心;吹吹拍拍蠅營狗茍、爭權奪利見利忘義,系利欲熏心。見賢可以正心,愛心激發善心,犯錯當有恥感,要聞過則喜而不能文過飾非。為官不能貪心,寡欲可以清心,只有不染纖塵,才能保持心地的幹凈。
***產黨人的思想境界遠比封建官員更高潔,有著遠大理想、奮鬥目標、熾熱情懷、嚴明紀律,應該做到心中有黨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責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為。領導幹部尤其要有慎獨、慎微、慎初、慎權、慎好、慎言、慎行的意識,保持“幽蘭君子性、虛竹學士風”的心境,養成“三省吾身”“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習慣,遠離烏煙瘴氣、汙泥濁水,堅守心靈的高貴與純凈。修心還當謹言。當下壹些幹部“不會說話”,哼哼哈哈滿嘴官話,言不由衷滿嘴假話,欺上瞞下滿嘴謊話,胡亂表態滿嘴大話,只說不練滿嘴空話,陳詞濫調滿嘴套話,皆是為官大忌。能說還要會做,說到做到、不放空炮,不搞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大腿後悔、拍屁股走人。了解基層要深、掌握情況要準、解決問題要實,不能蜻蜓點水、跑馬觀花,要馬上就辦、辦就辦好。胡言亂語、言而不實,都是黨性不純的表現,是“修心”要解決的問題。要對黨忠誠老實,不搞說壹套做壹套、欺上瞞下、陽奉陰違、兩面三刀;對人忠厚本分,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要通過修心,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利益觀、權力觀和政績觀,在謀事、創業、做人上求真務實;通過修心,使自己目光遠大、胸懷寬廣、立意高遠、意趣高潔,使事業天高地闊恒基永固。
“養德”以“明德”,做到品德高尚、官德高潔、黨性堅強
德從心,心養德。修心以對己,養德以待人。衡量“心”的標準是德。心高不壹定德高,德高必定心善。儒家思想中的“忠”“恕”“義”“禮”“信”“恭”“讓”“勇”“孝”“悌”“寬”“敏”“智”“儉”“敬”“剛”“毅”等構成基本道德框架,這些關鍵詞的核心是“仁”。“仁政”即“德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是孔子和歷代儒家們為中華民族構建的社會政治理想和社會倫理原則。古人把“積德”與“行善”並重,強調善惡報應,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做人講人品,當官重官德,在所有的德行中,官德居首位。明太祖朱元璋說:“治人必先自治,正己以率下,忠勤以事上,勿徒擁虛位,勿假公濟私,”這既是對官吏們的告誡,也是對從政道理的揭示。東漢會稽太守劉寵期滿離任時,面對壹群老人湊齊相贈的壹百文錢,再三推辭不過,只取壹文,並投之於江中,既感謝鄉民的情誼,又明清廉之誌,他被譽為“壹錢太守”,後人稱那條江為“錢清江”,江邊壹亭名叫“清水亭”“選錢亭”“壹錢亭”。古代高官的高德義舉值得景仰。《尚書》裏記載,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司法官、立法者,輔佐過堯舜禹三代帝王的政治家、思想家臯陶,提煉出“為官九德”,即“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被歷代帝王官吏奉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