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車市三月回顧:全球汽車雪崩 中國車企艱難謀變

車市三月回顧:全球汽車雪崩 中國車企艱難謀變

轉眼間3月又過去了,全年已過四分之壹。就在上月,很多汽車行業同仁尚未正常復工復產之時,媒體和專家還在盤算,今年中國車市受多大影響,能否出現報復性消費反彈。然而如今,雖然國內抗擊新冠疫情成效初顯,人們反而更加憂慮。顯然,這是因為疫情在全世界多地爆發,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動蕩,給未來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對於世界汽車工業的影響,大多只是考慮到零部件供應和整車進出口的問題。但是,當疫情的重點轉移到歐美,全世界汽車工業已經開始面對幾十年來最大的危機。截至到3月底,全球汽車和零部件巨頭,設在疫情嚴重國家的工廠,已經停工的超過上百家。繼日內瓦車展之後,底特律車展、巴黎車展也已全部取消。受到連鎖的影響,原材料等上遊企業同樣面臨重大風險。

3月26日,紐約曼哈頓的華爾街銅牛旁空無壹人。(新華社圖片)

大眾集團CEO迪斯近日吐槽稱,除中國之外,全球其他國家的生產、銷售工作均陷入停滯,平均每天開銷2.8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2.6億元)。再這樣下去,將不得不裁員。而在半個月前,迪斯還在年度業績發布會上表示,雖然設在歐洲的電動車工廠停產,但是電動車的戰略和進度不會動搖。轉眼間歐美發達國家疫情加劇,短期之內很難振作。中國如今並非凈土,面臨著疫情回流與生產生活恢復所帶來的搖擺和矛盾,前景如何,同樣難以預料。

據路透社報道,信用評級機構穆迪近日大幅下調了對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預期,預計全年銷量下降14%,遠高於2月估計的約2.5%的降幅。其中中國下降10%。新技術、新業態給傳統汽車產業帶來的沖擊,和疫情的影響疊加作用,會給汽車行業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更多的失業、倒閉在所難免。

東風本田和神龍汽車的工廠設在武漢,他們已經實現復產,具有標誌性意義。整個3月也有包括奇瑞瑞虎7、長安逸動Plus、奔騰、哪咤U、捷達VS7等多款重磅車型上市。國內汽車的生產、營銷節奏正在穩步推進。在帶路媒體的眼中,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抗擊疫情、振興經濟的希望。其實,在疫情的沖擊下,誰也無法獨善其身。壹方面很多車企收到供應鏈斷供的影響,復產能力有限;另壹方面,全社會長期無法恢復正常運轉,必然會影響消費能力,購車的需求是增是減,也難以預料。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1-2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預計壹季度產銷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產銷量下滑25%左右。

近三年中國汽車銷量增長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美股多次熔斷,原油價格狂降。在歷史書上都難得壹見的場景,就這樣成為現實。有專家稱,目前世界可能面臨的是經濟大蕭條,其影響遠甚於2008年經濟危機。油價大跌,對新能源車也是沈重打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3840輛和59705輛,同比分別下降63.8%和59.5%。這無疑給造車新勢力帶來更多困境。本月,天際汽車董事兼COM向東平出任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副總裁、北京現代副總經理、銷售本部長。陳曦、鄧淩等多名造車新勢力高管重回傳統車企,以及前途、博郡等企業被曝長期欠薪,就連不差錢的恒大新能源汽車都調動上百員工去“恒大寶”賣房,正是新勢力企業面臨困境的具體體現。

天際汽車CMO向東平重回傳統車企(資料圖片)

國家相關部委也在積極籌措救市,不斷表態和發布有關文件,敦促出臺刺激消費的政策。28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表示,促進汽車消費需要從汽車全生命周期著眼,要在生產、流通、消費三端發力。相關部門出臺的措施,包括八個方面:壹是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二是支持購置使用新能源汽車;三是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四是鼓勵實施汽車以舊換新;五是推動農村車輛消費升級;六是加快更新城市公***領域用車;七是推動取消皮卡進城的限制;八是加強城市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設施的建設。

相對“鐵板壹塊”的北京,也因為消費刺激政策鬧出了烏龍事件。商務部網站刊登說北京上半年釋放10萬個新能源指標,隨即北京回應稱這是內部信息不慎流出,尚未論證。不論真假,至少也是釋放了壹個積極的信號。杭州已經宣布新增2萬新能源車指標,廣州也準備公布具體新增指標量。相信進入二季度,會有更多實質性的積極政策出臺。

面對危機,很多車企也在積極謀變。小鵬汽車據傳以1600萬元收購了廣東福迪汽車,從而獲得資質。雖然資質這個玩意說不清道不明,但是對比其他獲得資質的買家,這筆買賣顯然劃算。北汽聯合滴滴、國網、郵儲銀行等企業推進“使用權交易”,預計三年投入10萬輛車。其實“使用權交易”並非新鮮事物,理論上租車、打車都算使用權交易,用戶需求在哪裏,如何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如何實現車輛、網點布局和用戶體驗的平衡,困難多多,前景多多,長鏡頭將專門撰文分析。

技術上,中國車企也不乏突破之舉。3月初,國家剛剛發布了中國自動駕駛分級標準,長安汽車公開演示量產L3級自動駕駛技術。這壹活動多少引發了壹些業界爭議,主要在於對L3級具體功能的理解。但是長安汽車的勇氣值得贊賞,首先會促進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解決上路的準入問題,其次也會加快更多車企推出量產L3級產品。

長安汽車現場演示量產L3級自動駕駛技術

比亞迪則宣稱電池技術上的“革命性”突破。29日,比亞迪通過電視直播發布了刀片電池,這種單體長度超過1米的電池,壹方面解決了片面追求長續航裏程,而增加安全風險的問題,帶來更好的穩定性,另壹方面提高了電池包的空間利用率。有文章即時評論稱,這壹產品將“炸飛”幾千億動力電池產業投資,可能還有點誇張。刀片電池仍然屬於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的技術路線之爭,仍需要通過實踐來證實。和行業老大寧德時代相比,比亞迪既是主機廠,又是三電供應商,甚至已經介入到原材料領域。也許通過刀片電池,能夠更加堅定比亞迪十多年前就已立下的稱霸電動車領域的決心。特別是比亞迪聲稱“幾乎”所有品牌都在和比亞迪談合作,這將是比亞迪通過技術積累,立足產業核心地位的又壹殺手鐧。

比亞迪通過針刺試驗,對比三種電池的安全性

不論如何,中國的汽車行業還是在努力行動起來,降風險,求突破。3月30日,吉利汽車召開業績線上發布會。提出目前保持2020年141萬輛的銷量計劃不變。力爭做到不裁員,不減薪,不延期支付薪酬,同時推進和沃爾沃的合並計劃。這時候敢於如此硬氣表態的企業非常罕見。此時正逢吉利收購沃爾沃10周年,享受技術、品牌紅利的同時,吉利繼續積極謀變,期望成為壹家科技公司。雖然疫情幾乎遍及全球。但是對汽車行業,特別是中國汽車企業而言,只有面向全球化布局,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深入研發,積極轉型,才是未來的希望。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動力電池,技術的突破,將進壹步提升中國企業在世界上“質”的地位。疫情的影響無論多久,畢竟是暫時的困難,人類終將戰勝疫情。在新的階段,汽車行業結合新技術、新模式的變革,也將浴火重生,走入新的發展階段。

吉利汽車發布全年業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 上一篇:家鄉民俗文化調研報告
  • 下一篇:適合傳承主題相關的晚會名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