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家鄉民俗文化調研報告

家鄉民俗文化調研報告

家鄉民俗文化調研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註意邏輯的合理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家鄉民俗文化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民俗文化調研報告1

 壹、調查的原因和目的:

 現代流水線生產的工藝品越來越多,這樣更加凸顯了傳統手工藝品的可貴。為了加深大家對竹編藝術的了解,我向大家介紹我們家鄉寧波的傳統文化--竹編。竹編是壹種傳統的工藝,歷史悠久。

 二、調查的地點:

 寧波市鄞州區非遺館

 三、調查的方式:

 通過視頻采集和與傳統工藝傳承人的交流

 四、調查的內容:

 寧波竹編藝術

 五、調查的結果:

 寧波是竹編的“故鄉”。寧波地區盛產毛竹,所以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就利用這豐富的資源編織成壹個個竹制品。寧波竹編富含了人民辛苦勞作的結晶,凝聚 了豐富的寧波文化。

 寧波的竹編歷史久遠,明清二代的江南舉人赴京應試的考 籃和食籃都是竹編的。鄞縣、奉化、余姚山區有幾十家鄉村辦竹編廠的竹編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絲和篾片,編制各種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種動物,並和傳統的罐、籃、盒、盤結合起來,制成雞罐、鴨盤、貓頭鷹盒等,既實用又可觀賞,成為饋贈親友的好禮品。

 竹編所用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為壹兩根頭發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發絲寬,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壹致,觀者無不贊嘆其難。竹編工藝品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竹編工藝品。在傳統技藝街區展出了不同風格的竹編作品,既有歷史悠久,技藝高超的青神竹編,又有將現代流行時尚與中國傳統文化工藝相結合的劉氏竹編,博采眾長。

 竹編工藝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在經緯編織的基礎上,還可以穿插各種技法,如:疏編、插、穿、削、鎖、釘、紮、套等,使編出的圖案花色變化多樣。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絲互相插扭,形成各種色彩對比強烈、鮮艷明快的花紋。

 六、調查的心得體會:

 此次調查是我利用周末空閑時間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進行實地拍攝的。這壹趟收獲不少。

 其實說實話,我之前並不知道我們家鄉的工藝竹編已經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對此我甚至不曾了解。這次的拍攝也讓我明白了,雖然身為寧波人,但其實我對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了解並不透徹,所以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將會更多地去關註家鄉的傳統,家鄉的文化。在拍攝視頻的過程中,我們與葉良康師傅進行了交流。

 (葉良康是寧波市目前僅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竹編傳承人,其工藝竹編項目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7歲開始學做竹編,到現在47年了。”老人對竹編的堅持、執著和熱愛感染了許多人。)因為同姓的緣故,我偶然間得知了我的祖輩與葉老師傅還是同村人,這多麽奇妙的緣分吶!我不禁為我姓“葉”而感到驕傲、自豪。葉老師傅壹臉笑意地告訴我們:他做了47年的老手藝終於有了接班人。塘溪鎮上城小學校長童士峰知道竹編工藝面臨傳承的.困境後,以東山村的名義申報鄞州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並將基地設在上城小學。同時,該校出資5萬多元建立了工藝竹編陳列室和制作室,並成立了以美術專職教師朱雙陽為組長的竹編傳承小組。從2009年9月開始,葉師傅每個星期都會花半天時間走進上城小學,手把手地教10名“徒弟”做竹編。從葉師傅的這件事中我反思到:不僅僅是竹編,寧波還有多少傳統手工藝正在面臨著失傳的危機,那麽更何況是中國呢?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保護傳統文化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家鄉民俗文化調研報告2

 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將東北地區農村新年習俗系統地形成文字,將其展現出來,以此來激發人們對年俗的關註,同時也為文化流失敲響警鐘。

 時間:

 xx年1月26日

 地點:

 東北地區某農村

 調查對象:

 農村地區的中老年人

 調查範圍:

 關於農村地區新春正月期間的禁忌以及天氣狀況、飲食所賦予的含義。

 我從小生活在東北,壹直生活在這個地區,對於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已經不在意,自從在外地求學才發現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人文風俗,特別是年俗更是差強人意,南北地區差異尤為明顯,例如南部地區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餃子,初壹不拜年也不走親戚,統統等到大年初二才進行。四川地區大年三十不吃餃子而是吃湯圓還有他們自制的火鍋。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為各地區不同的風俗文化才構勒出了壹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畫卷。下面是關於東北地區的年俗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概況。

 在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壹種說法,正月裏禁忌剪頭發,剪頭發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裏剪頭發對自己的舅舅沒有好處。新春正月是壹個喜慶的日子,有人講如果新春期間做個媒,這不喜上添喜嗎?但是在東北地區是不允許的,做媒有自找倒黴的含義,所以正月裏禁忌做媒。同時新正月也不允許買鞋,買鞋與“買邪”同音也就是說把邪氣帶回家裏,是不吉祥的預兆。壹個正月處處暗藏著年俗“機關”稍不留意就會中招。初壹至初四是禁忌亂用針線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稱作縫破,意思是把過去壹年裏的瑣碎和缺憾都縫補起來。在我們這的新春期間,對天氣狀況也格外關註,如果初壹至初六天氣都為晴,那麽預示著在新的壹年裏六畜興旺,反之災禍不斷。就這樣的壹些年俗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艷陽高照,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東北地區的正月期間飲食也有著豐富的含義,正月初三稱為莊稼會,如果這壹天吃餃子,在新的壹年裏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初五被稱為元寶日,這壹天吃餃子,在新的壹年裏會財源滾滾,興旺發達。初七被稱為“人七日”這壹天吃面條預示新的壹年裏大人小孩身體安康無病痛無災患。

 這些在簡單不過的年俗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希望。在人們不知不覺的遵循它的時候,也就產生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

 壹種向往,由此產生動力去創造生活創造幸福。此次調整報告文字簡短,語言平實,但對於我這個壹直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人來講,在沒做這個調查報告之前,已經將其拋棄殆盡,因此,這次調查報告也是對自身對待風俗文化態度的壹種修正。同時系統的搜集了東北地區鄉村年俗的信息,把我們這樸實的年俗文化變成文字,以此來激發更多的人,去關註年俗,關註身邊的普通文化,捍衛鄉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

  • 上一篇:課堂教學有哪些重要的環節?
  • 下一篇:車市三月回顧:全球汽車雪崩 中國車企艱難謀變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